美文网首页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作者: 貝爺Betty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22:10 被阅读0次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论人的成长》中,罗杰斯指出,“营造促进成长的氛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真诚,真实或一致性。第二,无条件的积极接纳。第三,移情性理解,即治疗师能准确地感知来访者的感受和个人意义,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罗杰斯强调要将来访者看成一个人——值得尊重的人,能够自主选择的人,其内心体验是可利用与信任的珍贵资源的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出的“共情”这一概念,何为“共情”?早期的共情或共情状态,是指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巨差里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是去“好像”状态。如果失去“好像”的特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现在的共情,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包括对他人心中变化的感知意义时刻保持敏感,同时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感受时刻保持敏感;它意味着暂时进入他人的生活,在其中游移而不做任何评价;它涉及感受他人很少觉察的感受,但不要揭开他完全不曾觉察的感受。总之,共情是一种复杂的,苛刻的、强烈的确有微妙温和的存在方式。

    真正的共情没有任何评判或诊断。文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心理学家在知觉研究中,研究者与许多学生进行访谈,询问他们过去的视知觉情况,涉及是否有阅读困难、佩戴眼镜的反应等。这位心理学家只是稍有兴趣地倾听,对他听到的内容不加评判,完成数据收集过程。然而,令他惊讶的是,许多学生主动回去感谢他给予的帮助。因此让他意识到,即使是针对生活小事,即使本身不带有帮助的目的,带有兴趣的非评判式倾听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文中还提到,当老师表现出自己理解学校生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相较于在老师没有表现出高度理解的教室里,当老师表现出高度理解时,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会得到明显改善。

    当人们得到他人敏锐的理解时,他们会发现自己与自身的各种体验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作为沟通者,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感受他人的感受。在人际关系,真诚以对,收获满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rd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