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理事会·自动投稿摄影
雪后颐和园的小情小景小片也别有风味

雪后颐和园的小情小景小片也别有风味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1-11-08 13:02 被阅读0次

    昨天,全网都在发故宫、颐和园、北海等名胜古迹的雪中美图,我也凑热闹发了一组不同角度拍摄的佛香阁。

    其实,我还拍了不少,等大家都不再发了,我再来一组颐和园的照片,让您继续保有对雪后颐和园的喜爱。

    先看这东宫门前的御道,盖上厚厚白棉被的青龙们还在沉沉地睡着呢,我们远远地、轻轻地拍张照片就好了,不要去打扰它们。倒是那只母铜狮子比较有趣,不顾雪落在小狮子的脸上和肚皮上,却忙着往自己脸上涂粉,只是手法太粗糙了,一边厚得掉渣,一边一点也没有。

    仁寿门虽不宽大,但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两边的猴石和猪石自不必说,踏踏实实、真真实实的;就是这些松,时不时会有点趾高气扬,这不雪看不惯了,压压它们的气势,松们也感到了压力,纷纷向仁寿门低头拜服。

    仁寿门后的这只铜麒麟,孤孤单单地连个伴都没有,但神兽毕竟是神兽,无论环境怎么变,本分是要守住的,哪怕大雪覆顶压背,依然昂首挺胸,坚守岗位不放松。

    仁寿殿作为颐和园的主殿,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自己的威严,大雪的白统一了周围的色调,仁寿殿主殿主景主角的地位一下子显现了出来。红墙红柱红窗棂,金壁金框金团花;凤凰含笑欲吐语,蛟龙昂首神采发;寿字青莲配宝珠,金边绿地飞彩画;正脊戗脊线瓦当,琳琅满目琉璃瓦;正吻仙人众脊兽,造型生动人人夸。仁寿殿前拍照的人也最多,长枪短炮各取所需。

    仁寿殿北侧的延年井,曾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现在早已废弃不用。从延年井标识向上的假山层层叠叠,原本青灰的石面上铺着厚厚平平的雪,给人一种梯田的感觉。

    德和园大戏楼与故宫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它高高的屋顶突出于围墙之上,虽不及仁寿殿富丽堂皇,也足够美丽壮观。

    从玉澜堂东侧小道穿过,来到昆明湖东岸。取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知春亭映入眼帘,黑水环绕,白雪覆顶,黄柳依依,谁又能说不是它最先感到了颐和园的冬呢。

    文昌阁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距离故宫最近的,也是最大的。文昌阁的主体都淹没在白灰和灰雾中,只有高高的主楼与四隅的小楼依稀还有些颜色,也就是这些许的红让画面活泼了起来。

    在昆明湖的东岸堤上,随处可见支起三角架在拍摄,胸前还挂着照相机的“专业摄影家”,难怪我们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多“大片”呢。

    大家取景的主要对象是佛香阁和十七孔桥,佛香阁我也拍了一些,最满意的还是通过铜牛犄角的这张,铜牛在无声地告诉大家,它才是最懂佛香阁的那一个。

    马上就要走出颐和园了,却发现了一处红墙灰瓦白雪黄叶的好风景。地上厚厚的落叶在对我抱怨,你怎么不早来,一夜狂风吹,加上大幅度降温,让风姿绰约的它们散落地面无人问,那棵在风中瑟瑟发抖的银杏树也须发不多。

    正如朱自清所说:“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我眼中这些雪后多姿的美丽颐和园,都是一些小情小景小片,却也别有风味。

    您喜欢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后颐和园的小情小景小片也别有风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ty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