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长篇小说简友广场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八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八

作者: 苦海远航_062d | 来源:发表于2022-08-09 00:29 被阅读0次

  文学创作的焦点是指故事人物中的灵魂历程的不断的展现。因为人的灵貌,甚至面纱,并非如同太阳那样光辉灿烂,是自明的,而非黑暗的模糊不清的东西。而且人的灵魂展示的黑暗除了表现它自身的固有的遮蔽外,还存在被遮蔽的一面。也就是说,灵魂走向自身黑暗的自欺与欺人完全是自身的需要,灵魂的遮蔽性质彻底消灭了灵魂回归光明的回归与努力。恰恰相反,灵魂走向黑暗恰恰是人性的反省与忏悔,是灵魂在痛苦中自我生成与升华,是对于人性自我否定的超越。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文学旗帜的鲁迅,他的作品把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未有的荒缪中的审美体验,破天荒带进中国的文学世界一一那种心灵黑暗的在场者声音,并成为中国新世纪美学的象征。鲁迅发出的那种铁房子的呐喊声音,这是中国文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场者的声音,意味着在场者的个体体验,意味着毁灭着本来是牢笼的铁房子的声音,把中国若干年始终掩盖与掩饰的荒缪存在还原为人的灵魂黑暗,如同尼采大声宣布上帝死了的声音。毫无疑问,作为黑暗在场者声音是对人的心灵黑暗的真实呈现,这样的呈现是对于人的生命发出的悲剧性的抗拒的表现。而作为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鲁迅美学在绝望中传递了中国社会那种吃人的文化与历史,也穿越了中国美学,用个体的悲剧体验代替了集体的记忆,用个人的自我回归代替了传统的个人渴望,被新的美学范畴接纳。鲁迅回归了个人美学体验,从而成为中国文学新世纪美学的开拓者。而且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首先重要的使社会现实灵魂化,虚无化,进入事物黑暗的本源才具备解释与美学意义。然后由黑暗的心灵出发,重新构造现实生活,形成文学的艺术世界,到了最后又重新强调新世界的虚无化与灵魂化,使文学作品成为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揭示人的灵魂黑暗之迷。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性与客体性相撞,在各种各样困境中跳跃,并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事物存在本质,并将这样的本质纳入文学创作的内在循环。与此同时,事物的客体远离主体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征服的对象,证明创作主体闪现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思想与力量。

相关文章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八

    文学创作的焦点是指故事人物中的灵魂历程的不断的展现。因为人的灵貌,甚至面纱,并非如同太阳那样光辉灿烂,是自明的,...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三十八

    好的散文表达的思想与意境不仅仅是限于情绪的土壤,而且在字里行间应该呈现于高耸入云思想的峰颠。那些属于人类几千年来...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四十八

    现代哲学是超越性的理性思考。哲学面对的是对于这个世界普遍性的思考,力图给人类的发展与前行提供一个终极方案。而作为...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二十八

    每当我们遭遇生活中通常不如意之事,有的人会因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六神无主,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七窍生烟,自寻短见,...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二

    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看,人类的话语无法传递本质,各种各样表达总是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扭曲,各种各样叙述中不可能显露真...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一

    人与世界的关系一旦被领悟便构成意义。关系的领悟也就是意义的生成与呈现,领悟的过程就是人所面对的世界作为客体而被了...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五

    我的历史之路究竟是新思维的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活着一天算一天,或者即使我的存在,我的写作之路,一个人面对我的历...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七

    作为人的存在实际上没有什么与生具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没有什么爹是英雄儿是好汉的家谱与遗传...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四

    现代人固然创造了历史,可是可悲的是又遗忘了历史真义,失去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与惊异感,认知感。这自然是现代人的可悲,...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四

    从一般意义说,大凡是我们人类能够确切加以解释与可以把握的知识与东西,人类总可以指望科学知识完成。而哲学对此却往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uo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