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身处黑暗漩涡,身不由己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是圣人的化身,殊不知他们的自以为是会将原本就深陷泥潭之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谁说用刀杀人的才是凶手,用恶语中伤他人致死的又何尝不是呢?
今天我哭了,不是因为我身边的人和事,是因为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刘学洲。原本他的生活就已经苦不堪言了,还有人用未经证实的谣言去挫伤他活着的动力。幼时养父母双双离去,仍努力让自己活得体面,年少寻亲生父母惨遭抛弃,思量再三起诉父母,却遭网友漫天谩骂,终将希望留在来世。网络暴力于无形中杀害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用键盘向他人射箭之人却毫发无损地苟活于世,我想法律应该重拳出击给网络一片风清气正。
抛开网络暴力不言。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身不由己之人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刘学洲怎会要求父母的援助?如果不是父母的无情所迫刘学洲怎会选择起诉自己的父母?自己活在光里无法理解他人的绝望没有错,但凭什么你可以要求黑暗定要选择光明。在法律中有这样一种追责阻却事由叫“无期待可能性”,即无法在当时的情形下去要求当事人不去做违法的事情。同理我们也不能站在光里去要求身不由己之人选择高尚,就像我们无法用当下的眼光去评价历史。黑暗迫使刘学洲无法选择高尚,那些道德的圣人却站在光里将刘学洲推向更深的黑暗。
如果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是一种高要求,那么“不站在光里去评判身处黑暗的人”则是一种低要求。希望未来的未来的,法律能给网络施暴者应有的惩罚,全民的道德和文化素养能得到大幅提升。
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价身处黑暗漩涡,身不由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