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原文直解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直解】在赣州时,陈九川和于中(陈荣捷说应当是子中,名夏良胜)、谦之(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一同侍奉先生。先生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自己不够相信他,因此把自己心中的圣人给埋没了。”然后看着于中说,“你心中原本有个圣人。”
于中站起来说,不敢当。
先生说:“这是你自己本来就有的,为什么要推辞呢?”
于中又说:“不敢。”
先生说:“众人都有,何况你于中呢?为什么要谦让?这个事情上谦让不得。”
于中于是笑着认同了。
先生又说:“良知在人心中,随便你怎样,都不会泯灭的。即使是盗贼自己也知道不应当做盗贼。你叫他贼,他还会羞愧。”
于中说:“只是良知被物欲遮蔽了。良心本来就在,自然不会消失的。好比云遮蔽了太阳,太阳何尝消失?”
先生说:“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识不到此处。”
笔记
于中这个比喻很好,良知在心中,如同太阳在天空,太阳有时候会被云遮蔽,良知有时候会被私欲遮蔽,只要扫除私欲,良知就如同太阳一样当空照耀,光芒万丈。
王阳明有四首诗咏良知: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有一个故事说明盗贼也有良知。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名盗首谢志珊。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王阳明说“做人应有良知,而你的良知……”
盗首却反驳道:“我无良知,生性喜好杀人放火。”
王阳明说“不见得如此。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大盗说:“脱就脱!”
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脖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大盗慌忙摆手说:“不,众人旁观,太羞耻了!”
王阳明说:“这就对了,在你心中最后还剩有那么一点儿羞耻感。而这点儿羞耻感又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表现。一个新生儿是决不会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照样可以和你谈道德良知。”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大盗将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故事内容抄录自余姚龙泉山中天阁)
网友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盗贼觉得脱了内裤羞耻正是不虑而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