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63920/c5dff927c07e9f54.jpg)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对一个问题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依然没有什么思路,暂时放一放,去做点别的事情休息放松一下之后,竟然有了灵感。
这里就涉及到人的两种基础的思维模式,即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这两种模式对学习非常重要,我们的大脑也经常在这两种模式间不停地切换。
专注有助于稳打稳扎基础知识,但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发散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让知识之间自由链接,就可能产生新的灵感和点子。
所以,有时候太勤奋了也并不好,努力工作的时候,要学会休息放松,这也是让工作高效的关键。
因为发散思维不仅会给你提供新的角度,也会帮你把新观点整合到已知的相关信息上,所以,发散模式能让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即使有时候问题的答案仍然犹抱琵琶,但你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乍一看,好像是在更多地强调发散模式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太发散了,不能专注下来,专注力极其匮乏。学一个东西总是走马观花,想速成,一口气吃个胖子。用俗话说就是,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呢;地基都没打牢,就想盖高楼大厦呢。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专注作为前提,来弄牢基础,祈求灵感突现,就是空中楼阁。只有先专注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有可能源源不断涌现。
所以两者缺一不可,专注是前提。
但是问题又来了,自制力强的人,反而会更难关闭专注模式,
那如何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呢?
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放下手中的工作或问题,停下来喘口气,做点别的事情,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有效的放松方式有哪些呢?据研究,睡觉、散步最有效,除此之外,还有健身、打球、游泳、慢跑,跳舞,开车兜风、绘画或涂鸦、淋浴或泡澡、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冥想等。
还有一些放松的方式,只适合小小用一下,比如打游戏、上网、聊天、阅读休闲书、看电视电影等,因为这些也许会把你拖进更专注的状态里,大脑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发散模式就不能有效开启。
还有陷于专注模式无法自拔时,也要学会重视倾听他人,有时,正是旁观者清,而且要善于向同学、同事、同龄人或者老师请教,但前提是你要对基本内容有足够深入的掌握,这样才能易于接受别人给你的解释。
专注模式下的工作,就像是在为砌墙提供砖块,而发散模式则是用泥浆把泥块逐渐结合在一起。要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好让泥浆有干燥的时间。
或者把发散模式时间看做你登山图中的大本营,登顶之路漫长艰辛,中途的大本营是必要的休息场所,你可以在那里停歇、反思、检查装备并确保线路无误等,然后再继续上路,
不知不觉,你已经登山了山顶,正是这两种模式下来回切换的分段练习发挥了显著的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有张有弛的节奏非常重要,而且你要找到属于你的节奏。有的人体能好,要好长一段时间才需要停下来休息,就像学习一样,有的同学就吸收得快,而你如果忽略自身情况,一味地去追赶他们,而不好好专注修炼内功的话,最后还是会被抛在后面,会更加焦虑不安、甚至半途而废,实在是毫无必要,而且非常可惜。
所以,要经常反思,审视自身的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专注和发散模式切换节奏,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长久坚持下去,定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