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提供能量、保证营养,而且吃得好不好,合适不合适,还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生命的质量。婴幼儿正是身体和大脑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营养健康是生长发育最基本的保障,但由于宝宝的身体功能还无法自我调节饥饱,无法用语言明确告知自己是否吃饱、吃好了,监护人要在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中培养和发现孩子的饮食规律,其中当然与时代、生长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地域习俗都有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94065/cc747291d1560b26.jpg)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往往会尽最大的努力,备足所有能吃的东西、新上市的食物,就怕宝宝吃得不如别人,更别说饿着了。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宝宝的内脏器官很小,功能也不是很完善,吃过多的食物,却不能完全消化,身体会难受,渐渐地还会对吃饭产生抵触,变得不爱吃饭了,那些劝、哄、逗、追、强迫,甚至是讲条件等方式让宝宝吃饭,吃饭就变成了祈求、强迫压任务味道,这种方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久之还惯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94065/878233545af00e6d.jpg)
明代医书《万密斋》说,“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告诫家长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吃得太饱、穿得太暖。有家长特别是祖辈喜欢宝贝儿“胖乎乎的”,可“胖”和“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壮是指身体肌纤维多,质量好,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强,是身体结实,内外都好。胖是一种视觉效果上的好,是成人对宝宝成长的一种自我满足。胖嘟嘟虽然可爱,但胖得超出一定限度,会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形成“肥胖脑”,导致孩子脑反应不敏捷、智力水平降低。所以应按照科学规律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吧,合理控制饮食,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对宝宝“吃”的认知,应关注一下几点:
1、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就表示孩子吃得不错,不用整天“逼”着孩子多吃。
2、孩子和成人一样,不一定每顿饭胃口都很好,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有一顿吃得不好,不要勉强。吃饭应是个愉悦的过程。
3、祖辈的建议、老人的不少传统经验是有道理的,可以借鉴。但老人的经验如果和科学知识有出入,就要尊重科学研究成果,学习运用新方法,了解更为科学的营养知识,形成更适合自家宝宝的饮食方案与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94065/d6d3c566b6c8d36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