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野豌豆想法简友广场
云仙子:陈清贫的传奇人生

云仙子:陈清贫的传奇人生

作者: 云仙子2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21:22 被阅读0次

    【原创作者】|云仙子

    作家陈清贫

         

    2024年2月5日(腊月二十五),作家、《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印功先生给我发来一张图片。

    只见图片上,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大约50多岁的样子,黑发,小平头,两鬓染霜。额头宽阔,五官端正,皮肤黝黑。他上身前倾,微微低头,专注认真地在包饺子。他左手拿饺子皮大拇指压馅,右手用筷子轻轻按压皮上的馅料。他包得既麻利又熟练,桌上已经码好十六、七个排放有序的饺子。从他左前方小半盆玻璃馅料来看,应该是新鲜韭菜大肉馅的,这是中国北方人传统过春节包饺子的最佳配料。他的右胳膊肘下压着一本厚厚的书,那是他的《追逐星星的孩子》。

    观察照片,从这位中年男子眉宇间可以看出,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坚强执着,果敢勇毅的韧劲和拼劲。

    忙忙碌碌又一年,风风雨雨又一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把匆忙的步履停下来,回到温馨的家,洗去一身疲惫。坐下来,包个饺子,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甜美和家的温暖。

    他是谁呀?

    他的名字叫陈清贫。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陈清贫,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天资聪颖、才情横溢的人;他是一个文武双全、追逐梦想的人;他是一个干事创业、事业有成的人。

    纵观他的前半生,他的身份颇多,有军人、新闻记者、编辑、作家、教师等多重身份,灿若星辰,相互辉映,而且能纵行其间,自由切换,在不同行当和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心生钦佩。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陈清贫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在《华文月刊》杂志上经常看到他的文章及创办网校的信息。但并不熟悉,既不熟悉他非凡的人生经历,也不了解他为人为文之品行。只是听说而已。

    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进这位富有传奇色彩人物的内心世界吧。

    名字“清贫”、精神富足

    陈清贫的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陈清贫”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寒碜,是他父亲给他起的。

    他的父亲是个老革命。起初陈清贫并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有点“晦气”。是呀,谁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叫起来响亮、阳光、富有?他自己曾悄悄地把“清贫”改成了“清平”。这件事被他父亲知道后,专门把他叫到跟前,给他上了一课。

    陈清贫是革命世家。他的爷爷是一位老革命,在江西老家曾追随革命烈士方志敏,1935年被国民党抓住并杀害在江西南昌的下沙窝。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因此,父亲希望他能够不忘“清贫”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做一个甘于“清贫”的共产党人。

    当陈清贫明白这些道理后,深深为之感动。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赓续祖辈的红色基因,传承祖辈的红色血脉,在物质上甘于“清贫”,在精神上时刻保持纯洁和高尚,追求内心的充实丰盈和富足。

      酷爱写作、高考失利

    陈清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小学五年级时曾一举夺得八所学校、同年级终考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他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强劲的。

    父亲行伍出身,性格内向,不擅长表情达意。因此,父母不相爱,经常冷战和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不休。陈清贫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了自己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光。

    他天生敏感,性格内向,苦闷、无奈和家庭环境使他早熟。早慧而倔强的他,开始记日记,在日记里寻找寄托。提笔写作文,在文字里寻找慰藉和温暖。他,爱上阅读,爱上写作,通过文字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

    初中时,少年的他爱好天文学,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课余时间,甚至偷偷地尝试着写起科幻小说。有一次,他的一个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点名批评说:“走路都还没学会,就开始想跑。记叙文还没写顺溜,就开始写科幻小说……”

    尽管他的兴趣爱好,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讽和挖苦,甚至无情打击,但却无法阻挡少年陈清贫一颗酷爱文学、敬畏文字的幼小心灵仰望星空。热爱文学的梦想,在他的心中渐渐生根、发芽。

    陈清贫不怕打压,不怕外界的热嘲冷讽,他不认输的倔强和拼劲,很快令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是电影《火烧圆明园》影评,题目叫《悲哉,八里桥血战》,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这令老师和同学们再也不敢小觑他了,甚至那个班花,一改平日清高孤傲的脾性,对他频频回首,青睐有加。

    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令他深受鼓舞,激动得忘乎所以,甚至在睡梦中都笑出声来,竟然还梦见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

    从此以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他,在创作上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精力和时间,却发表文章寥寥无几,收获甚微,而且导致了他严重的偏科和早恋。

    那一年,他高考失利,便成必然和定局。这打击,犹如一瓢凉水从头浇下,少年一颗挚爱文学火热的心,瞬间冷却……

      参军入伍、初露锋芒

    现实的残酷,天不随人愿。由于偏科严重,他高考失利,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陈清贫是军人世家,考不上军校,高考又落榜,唯一的选择就是乖乖地去当兵,这没啥说的。

    1987年,陈清贫担任武警某部某尖刀排的代理排长,在治理黄孝河污泥渍水的过程中,由于武警部队的进度不如陆军、海军和空军,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他们的大队长见此情景,一下子急红了眼。为了鼓舞士气,提振精神,他下令,谁在省一级的广播电视报纸上发一篇新闻报道,给一个嘉奖;发表作品累计达10篇以上者,给三等功,还有稿费收入……

    这令人艳羡,格外眼馋的“三等功”诱惑,令陈清贫欢呼雀跃,欲欲跃试。对于胸中有点墨水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而写文章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要出手了。

    高考落榜后,仿佛被蛇咬了似的,一直以来他断了动笔写文章的心思。但是这次不同,平时要立个“三等功”,得拿命换。于是他连夜废寝忘食地炮制出了两、三篇新闻报道文章,第二天请假,把稿件送了出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结果一炮而响,他熬夜写得通信稿件,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大喇叭播出。不但为武警部队争了颜面,赢得一份荣誉,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陈清贫的写作信心,为他增添了勇往无前的力量。同时,喜得大队长一边听着广播,一边乐滋滋地在场地上背着手转圈圈呢。

    从此,大队长就不再让他在工地上挑担子,奋战在抗淤一线了,而把他一把搡到小帐篷里,让写稿子去。

    一河的水开了。从此以后,陈清贫的文字天赋仿佛被开发出来,像一个开关,一按即开。除了新闻稿,中队、大队的各类总结材料、经验材料、典型发言稿,几乎被他大包大揽,甚至后来连领导的发言稿也要求他写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要有。是大队长的新颖点子,夸下立功的海口,一下子点燃了陈清贫深埋在心底文学天赋的火苗。而陈清贫本来就是一匹千里马,只是需要时机而已。

    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当机遇来临,聪颖睿智之人,总是能瞅准机会,牢牢地抓住机会,珍惜机会,像千里马一样,一跃而起,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陈清贫就是这样的人。假如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两把刷子,即使大好的机遇摆放在他面前,也会与其失之交臂。

    《知音》杂志、相遇贵人

    1987年,陈清贫与《知音》相遇相识。

    他属于武警,在出警和执勤任务都很繁重的情况下,在工作间隙,他始终不忘自己心中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梦。当战友们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不忘自己的初心,持之以恒,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坚持读写不停,笔耕不辍。

    有一次,他参加了由《湖北青年》杂志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当他趁闲暇把稿件送到《湖北青年》杂志社时,已经错过了征文期限。

    接待他的责任编辑熊学武,认为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但是这项征文活动已经结束了。让他把文章留在这里,看能否最后收进书里去。

    陈清贫遗憾地打问,附近还有其他什么杂志吗?熊学武说《知音》杂志就在这附近,你可以试一试,他们很喜欢这种生活气息很浓的稿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不知道《知音》杂志的美名?

    《知音》杂志,不仅在武汉知名度很高,当时的发行量已达上百万,而且在全国名气也是响当当的,与当时《读者》一样火爆异常,名闻天下。杂志只要每月一出来,都会被读者相拥到城市各大报刊厅争相购买阅读。

    当陈清贫犹犹豫豫、忐忐忑忑地把稿件送到杂志社时,没想到又遇到了一位姓雷的编辑伯乐。这位编辑老师不但十分热情,还给他让座倒水。没想到这位雷编辑,慧眼识珠,当时看完稿件,一拍桌子,当即表态:“写得好,马上给你发!”

    就这样,陈清贫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和非凡才华,一下子就叩响了全国知名度很高《知音》杂志的门扉,这不能不令人为他感到惊奇、神奇、赞叹和由衷地敬佩!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写手而言,能创作出一部优质的作品,才是硬道理。

    从此,他和《知音》杂志开启了长达17年漫长而友好的合作。

      文武双全、一举成名

    1990年,陈清贫因报道武汉一场轰动全国的特大火灾新闻稿件而一举成名。

    1990年6月1日23时45分,武汉市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火灾,大火燃烧了整整70多个小时,灭火为期长达半个月。可见火势之凶猛和惨烈。

    作为指战员、武警少尉的陈清贫,在这场救援火灾中,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身上多处负伤,仍英勇无畏,坚守阵地,不下火线。

    在战士们撤离现场时,群众感谢武警战士的热烈场面,声势浩大,十分壮观,感人肺腑。那天,数以万计的群众夹道欢送人民子弟兵,长达两里路的动人场景,令陈清贫夜不能寐,感慨万千……

    当天晚上,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连夜写下了一篇2000多字的新闻通讯稿件《送别》。第二天刊登在湖北各大报纸头版,甚至头条版面,最终又被《人民日报》(1990年7月12日)第3版隆重推出!足足占据了其1/6的版面。这篇文章后来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和“湖北好新闻一等奖”的荣誉,令陈清贫一举成名天下知。

    关于这篇《送别》的新闻报道,后来《人民日报》那位责任编辑偶遇陈清贫,对他说:“关于那场大火的报道,《人民日报》收到了湖北传送来的稿件上百余篇,其中不乏有名记的佳作,但最终却选择了你的这篇。因为这篇文章有新意,通篇不提救火,却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我们的子弟兵救火是如何得英勇……”

    这真是莫大的肯定、鼓励和荣耀啊!

    陈清贫是一个天资聪颖,有灵敏悟觉的人。这位编辑的诚恳点评,不但增强了他继续写作的信心,而且使他悟出了面对新闻事件,如何巧妙地选材?如何找出最佳的写作角度?这些因素,才是一篇新闻稿件在众多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人生遇挫、从武转文

    1991年的陈清贫,24岁,这一年是他的本命年。却是他人生遭遇挫折,身重灾难的一年。

    1991年的春节刚过,陈清贫探亲返回部队。在一次追捕任务中,因他先前灭火积伤造成手脚无力,在与一个杀人犯的近身搏斗中,不幸落败,被其甩下一个12米高的小山包。造成陈清贫后脊椎和颈椎损伤,当场昏死过去……

    三天四夜后,他捡回了一条命,但胸以下失去知觉。顿时,他感到天塌地陷,地动山摇,悲观、失望、伤心,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使他几乎失去了理智。他把领导和战友送来的花篮、书籍统统扔出门外,拒绝接受治疗。

    更为惨痛的是,他曾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认识的一个空军女朋友,在与他的主治医生常谈一个多小时后,得知他下肢瘫痪永无恢复的可能,便无言而果断地扬长而去,与他彻底地断绝了关系。

    人生一下子陷入低谷……

    身体致残和爱情不顺的双重打击,使他的意志十分消沉,甚至完全绝望了。他曾先后三次在医院趁人不备时,试图翻窗跳楼自杀的举动,均被人发现,及时解救了下来。

    在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后,下身渐渐地才恢复了知觉。又恢复半年后,奇迹终于出现!勇敢坚强而倔强的他,终于战胜颓废、自卑和失落感,颤颤巍巍地又站了起来!

    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差点半身不遂,又奇迹般重新站立起来。

    你不能不相信生命能创作奇迹!可见,命运之神不忍心再伤害这位命途多舛而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陈清贫的人生经历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十分惊讶、钦佩而感怀,为他的顽强意志和永生的信念。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他只得从战斗一线转至政治处,成了一名文职干部。

      遇见《知音》、成就自我

    1992年8月1日,陈清贫以借调身份,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刊《知音》杂志的一名“编辑记者-陈清贫”。由此可见,他的起点并不低。《知音》杂志慧眼识英才,主任编辑陈清贫不负众望。

    他在《知音》杂志连续打拼了17年。他所撰写的稿件,几乎成为《知音》杂志的热门和品牌。他因此也成为《知音》的台柱子,为《知音》赢得不少声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回首十几年的编辑和撰稿生涯,陈清贫的经验和总结告诉我们:

    作为一名杂志编辑和撰稿人。一是在选材和角度的把握上,要用心,要独具慧眼。不同的选材,不同的角度,针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二是同类材料如何出新的问题。同样的材料,如何从事件的细微处着手,深挖出被人忽略的地方。然后从细节入手,写出新意,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呼唤真善美,传递出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从陈清贫的经验和提炼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篇稿子没有超越以前名篇的更新颖、更独特、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那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打动人心,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就起不到对社会有促进和反思的作用。那还不如不写。

      华丽转身、成为作家

    在《知音》杂志的多年历练和成长,使得陈清贫在记者采访、编辑审稿上独具慧眼,锐意进取,练就了一身真功夫,硬本领。

    他在编辑主任的岗位上,独当一面,开拓创新,蹚出一条新路子,开创出一个新局面。他既是采、编、排、印、售一条龙的能手,又是文字采编、拍摄绘画、门类齐备的全才。他的文字覆盖新闻、文学、散文、随笔诸多种体裁,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金融、法律、逻辑、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他耳濡目染,视野开阔,虚怀若谷,躬于实践,无意中学到很多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不断成长,文笔日趋老辣成熟。

    这样,陈清贫在做好本职工作,写好优质稿件的同时,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创作,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为广大读者奉献了《我的情人失落在6000万年前》《一个中国军人在越南的奇遇》《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写稿赚钱18技》《玛雅星空》《太阳骑士》《追逐星星的孩子》等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近年来,原武警中尉、《知音》杂志主任记者编辑、作家、《华文月刊》副总编的陈清贫,不负众望,获奖无数,如今,他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文学梦想。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全国16项写作比赛冠军,曾蝉联2006、2007两届新浪中国博客大赛年度总冠军,2019新浪微博征文大赛十万大奖得主等奖项。令人不得不对其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而深感钦佩和仰慕!

      创办网校、奋斗不息

    陈清贫,是一个能人,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存在。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他,不但在文学的行当内随意跨界,而且还可以自由转换到别的领域。

    这不,他又跨界了,华丽转身,跻身于网络领域与教育行列。转换幅度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陈清贫脚踩泥泞,一路前行。

    他是一个有担当,有使命感,有情怀的人。他创办网校的初衷,是因为苦于自己当时写作没有人教,都是靠自己钻研和瞎琢磨。于是,他以顽强拼搏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创办了网校,希望更多的文学爱好者都能加入进来,好好写作,成就自己心中的一个文学梦想。

    如今,他创办网校,又一次成功了。15年间的辛勤耕耘,15年艰苦创业,由陈清贫创办的写作培训网校,迄今已历时近15年。在散文、小说、诗歌、纪实特稿、剧本等各种文体写作培训中,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经验。“陈清贫网络学校”已经孕育出中国作协会员8名,省级作协会员1200名,市县级作协会员1800余名,以及活跃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的写手上千名。

    网校还积极组织了线下活动,足迹遍及国内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不丹、迪拜、阿布扎比、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进行了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有益的贡献。

    纵观陈清贫的前半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精气神,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奋斗以梦想为帆,为梦想而奔跑。传奇人物陈清贫,一直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因为,他既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又是一个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仙子:陈清贫的传奇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sz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