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手绘读书
🎏《中庸》日课162

🎏《中庸》日课162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6-23 23:08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162

所以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古代的学者为什么学习?为自己啊,不是为别人学。学完了之后,我能够用得上,使我的人生走向好的方面,这才是为自己学。如果你学习不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好的方面,就为了炫耀一下,跟老师听课,就为了学两句名言,下回喝酒的时候可以在朋友面前显摆,如果这是你的学习目的,那就不对了,那你的人生不会为之改变,你没有从学习中真正获益。

我们反复强调什么是诚?第一,真诚无伪,第二,落实。学完了落实,然后使你的人生向好的方向转变,这才是为自己学,这才是自成,成就你自己。修诚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自我,不是为了别的。

什么叫道?这个概念的内涵相当复杂。在古书里,绝对真理,客观规律,外在环境,途径,方法等等都可以叫道,在这里我们要理解的低一点,平常日用嘛,这个道就是方法,就方法论。自导,引导你自己才叫方法,“道自导也”,道就是引导你自己的方法。

在儒家看来,修道不要专门去追求玄虚的,不要张口本体论,闭口绝对真理,客观规律,再不就研究人类社会基本原理,那就不是中庸了,就不是日用平常了。《中庸》讲什么是道?就是引导你自己的方法。引导你自己,指导你自己,让你在生活中走向成功,让你的日子越来越好,这些方法叫道。儒家的修道,是修炼指导自己人生走向成功的方法。

读到这儿,你就会发现,恐怕这里就有门户之见了。我理解这里好像就是在批判老子,老子《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从绝对真理开始探讨。《中庸》却告诉我们,别说那些玄的,有什么用?道就是引导你自己的方法。人生这点事儿你还处理不明白呢,你还研究什么本体论、抽象哲学。

引导你的就是道,让你知道人生怎么正确前进的就是道。“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充分体现了中庸这个庸字的平常,日用平常。我们都说修心悟道,悟的是什么?首先得会引领自己,你说你得道了,那你自己人生的事情弄明白没有?

清朝的时候出过一个最大的乐子,西藏来了一位活佛,到北京传法,没几天死在北京了。有人做对联讽刺他:“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你自己的生死都没弄明白呢,还来渡化我们?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

感悟:看到此处,似乎可以知道《中庸》和《道德经》等诸多道理形成立体而多元的态势来阐释生命的意义!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162

    《中庸》日课162 所以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古代的学者为什么学习?为自己啊,不是为别人学。学完了之后,我能够...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 🎏《中庸》日课69

    《中庸》日课69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末”是结尾,指武王晚年,周武王晚年接受了上天的成命,这叫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16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vi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