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从那洞钻过去!”一天,我和友送小孩上幼儿园,赶路上班。友说时间太紧,建议抄近道。洞,是人为所造,大概是专为抄近道开凿而成,在小区围栏上“专设”的“方便门”。我说,这样做不太好。友想想也便遵从了我的意见。其实,每每路过这扇“方便门”,我总能看见有人在此进进出出。有老人,有少年,有壮汉,也有漂亮的姑娘和幼小的孩童。一个个弯腰弓身,或巧或拙。而离这约一百米处就是小区的大门。也许,他们嫌这一百米的距离太远。也许,他们嫌进出大门的手续太繁锁。
我想,这洞,成年人“钻得起”。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为“中华文化”所培育,依“中华文化”规则所行,是“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和践行者。只不过他们彰显的此“中华文化”正是中华文化中应该彻底摒弃的糟粕------“极度实用主义”。紧盯可即得利益,如果能达到目的便可以不管不顾,是这一“主义”者的行事准则。他们不理会什么规则,甚至会肆意破坏已有规则,恶意改变正常规则,只看到了眼前而不究长远。修起栅栏,是应安全要求建设封闭小区的需要,方便小区的安全管理,为小区居民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方便之门”打开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游戏便也就此上演。有其一“示范”,便有其二“跟随”,自然有其七其八“从众”。像友这类谦谦君子大概正是“从众”行了此“小人”之事吧。“方便门”被封了又打开,可见“众”志诚诚。想必“方便门”不只方便了善者,也使恶人有“机”可图了。只可惜,成千上万的安保投资形同虚设。最终受伤的,怕是小区的全体居民,也包括了那些行了方便的众人吧。
孩子钻洞,的确“伤不起”。小孩,身形便捷,过此小门,大致不会伤身,却已伤志。听说有人在德国电话亭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彼邻的两个电话亭中一个亭的玻璃上贴上“女士专用”字样。尽管这一话亭中一度无一位女士在用电话,德国的绅士们仍“死板”地在旁边的电话亭排起了长队。而只有中国人会“很聪明”的走进空空的话亭。外国人赞叹中国人“聪明”。得到这种赞扬,我们应该清醒。这是一种“病”。成人得了病,却偏偏要传染给孩子。成人得小病,孩子可要发烧几天。悲剧的是成人真得病很重很重,且病得无所畏惧。我只见父母带着孩子“方便”的如此坦然。不知道这种“以身示范”,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怎样的种子?“聪明”的智慧在传承,是否还将被发扬光大?未来,未来的路将通往哪里?
钻洞,一件小事。可是,它真的是一件小事吗?这个国,每一个家,还有孩子们,没有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