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母语

作者: 諒論耕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03:10 被阅读15次

    我常常好奇的想,曾经说过“兵者,国之大事者也”的孙子会怎样来谈论母语,后来我想,如果他真的写过谈论母语的《孙子母语》的话,他的开篇第一句也许很有可能是“母语者,国之大事者也。”大概,我想,聪明睿智如他,除了明白以武力为代表的军事硬实力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外,肯定也是明白以母语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的。

    但事实是,《孙子母语》确是没有出现,古籍中也没有提及,所以,我的这种推想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然而,我倒很欣慰孙子没有留下这样的著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他一旦留下了这样的著作,就证明着他所服务的国家的母语出问题了。母语出问题,也就意味着他所服务的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出问题了。所幸的是,当年,各国虽有语音的差异,存在着方言之别,但毕竟是汉语使用圈,都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大同小异,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文化之争,所以他的不出《孙子母语》,而出《孙子兵法》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于是,我又特别好奇“母语”一词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是古以有之的汉语词汇呢,还是只是从近代才出现在汉语词汇里的,抑或,它也仅仅是晚清时代从日本文字传入中国的众多词汇之中的一个。可惜,我现在没有字典和相关书籍,不能够真正的追本溯源。但是以我浅乏的知识,我还是更偏重“母语”一词的存在只是近现代的事。原因显而易见,试问古代有产生这样词汇的土壤么?也许,有人会说当年佛学东进,大受欢迎,翻译佛经成风,人们以谈佛为耀,和现在英语“横行霸道”有何区別?难道不会产生汉语的危机么?再如说,中国历史上不乏被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比如元,总也会对汉语产生较大的危机吧?这样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排除,只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古代社会,不是我们大汉族的语言都是被当做夷言戎语来看待的。要知道当初的中国可是天朝上国,当年,马喀尔尼还不是被乾隆皇帝傲慢的说了一通而灰溜溜的赶跑了。这傲慢,足可见当初中原大地对外来文化的态势了。它们对中原汉语文化的影响不过是蚍蜉撼大树,不能伤其筋而动其骨的。所以,不可与现在的母语问题相提并论。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母语问题是始于晚清的,所以我说现代的母语问题不过是我们再为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还债。晚清孱弱,西舰东来,横冲直撞,飞扬跋扈,三下五除二将我们这个傲慢的东方大国打得满地找牙,找不到北,求神拜佛也不能奏效。中国人很快就从自傲的峰巅直跌入自卑的低谷,于是,建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始了学习西洋文化和西洋语言文字的热潮。这就是我们母语问题出现的滥觞。而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切取法乎西洋,一切以西洋为准绳,甚至要求全盘西化的呼声也甚嚣尘上。这就更在母语的问题上推波助澜。而后我们的所谓“现代化”,不过是我们不断“西化”的同义词。所以,当我们今天重来思考我们文化出现断层,文脉不续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重新来反思一下,近百年来我们过于激进的文化主义呢?在我看来,母语的问题不过是一个衍生的问题,它只不过是近现代中国国家命运的缩影。当一个国家衰弱的时候,他的语言又怎么可以强盛呢?当一个国家很强大的时候,又何须担心他的语言会衰败。所可叹息的是,当一个国家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如何来对待我们国家固有的传统呢?顽固不化固守老本固然不对?可是“全盘西化”就对么?

     所幸的是,中国已然进入了一个“中国梦”的大背景时代,如今再来重提母语,又自不可和一百年前同日而语了。我所希望的是,现代的中国人能够以史为鉴,能够以更理性更开放更自信的态度来对待母语。惟其如此,才是真正的爱母语,爱文化,爱中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母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ph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