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天启年间,礼部郎中乔炜在上海县城南造南园,主体为渡鹤楼,另有明志堂、锦石亭、息机山房、珠来阁等。
相隔数年,乔炜又对南园进行了扩建,使它广数亩。园内叠石凿池,可通潮汐;池中广植红荷,花开时节香飘四方,观者众多。池前有小丘隆起,旁筑精舍邃室,供游者小憩。园内还有湛华堂、育德堂、榆龙榭、蓬山不远、太乙莲舟等景观,风光宜人,别有洞天。在湛华堂内,有过一副很特别的楹联:“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树有酒有歌有弦;无贫无贱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清初,曹垂灿买下南园 , 他是一位进士,数次担任县令。曹垂灿得园后,曾作《园居诗》两首:“开帘香入座,谷口画堪图。岸柳青垂涧,溪篁翠拂隅。鸟声途客媚,花态逼晴殊。三径名贤至,黄公忆酒垆。”“辟疆聊散步,花影入帘时。爱竹常留笋,吟松不去枝。溪深凫睡稳,树密鸟归迟。况有携琴客,高潭酒满卮。”生动反映了园内独特的景致和情趣。

嘉庆年间,南园又成了李心怡别业,因其小巧玲珑,有“不是园也是园”之说,遂更名也是园;钱曾(号也是翁 ) 曾将园内渡鹤楼作为藏书室,并编有《述古堂书目》《也是园书目》。后来,这里被用作道观,称为蕊珠宫。清人张春华的《沪城岁事衢歌》注曰:“道光八年,观察陈公銮喜其水木清华,得山川之秀,葺为蕊珠书院,增建奎星阁三层、方壶一角、海上钓鳌处、曲廊诸胜,园池宽广,池莲较他处尤为富丽。”

在 1937 年 “八 · 一三” 事变中,也是园旧址被日军炸毁,逐渐成为一片棚户区;所剩的积玉峰等山石,于 1957 年移入豫园。如今黄浦区(合并前原属南市区)的也是园弄,即因该园而得名。
该小巷离我中学母校,曾有同学家住该路。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