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
【本篇主题】中国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世界各大文明体系中,文字(和图画)作为信息记录的核心载体,在各大文明的起源、传承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核心作用!
而作为文字图画的承载平台,古今中外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书写材料,从石头木板、山洞墙壁到牛羊骨,从乌龟壳到青铜器,各种材料与人类文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呼应。
这些材料,既是反映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限制枷锁。
在中国早期历史中,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让中国文明快速发展成型,然而当时的书写材料却是以竹简为主,造成了百家经典普遍“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的特点。
然而,笨重的竹简既不利于文字的书写,也不利于阅读和传播!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e8cd472d6f6f2216.jpeg)
这一切,在东汉时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蔡伦发明了实用的纸张,便于书写,更便于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在不久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了对竹简的替代,成为主流材料,影响至今。
纸张发明后,先是从洛阳长安向全国扩散,其后随着中外人员和文化交流,逐渐扩散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周边国家。
而在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安西都护府的唐军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史称“怛罗斯之战”。
这场战争本质上没有对当时两大帝国的疆域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在世界文明史上却是影响深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7377c7fa61e54fdd.png)
因为,源自中国的造纸术,战后随着部分被俘造纸工匠开始西传,造纸术由此传入撒马尔罕,此后又传入巴格达、大马士革和班毕城,推动了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运动,并被其垄断长达四百多年。
而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造纸术先后进入北非的开罗和摩洛哥。
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其占领下的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造纸术开始传入欧洲。此后不久,又从意大利传入德国。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美洲大陆也先后建立起大小的造纸厂。
19世纪造纸术传入大洋洲,至此,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整个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4fbcbdd5cfcf1bdc.png)
造纸术的出现,带来了大量优质而廉价的纸张,降低了书籍和教育的成本,使得文化和知识的大众化普及成为可能。
在东方,纸张的出现让中国文明独领风骚上千年;
在阿拉伯世界,推动了百年翻译运动,保存了西方古典文化,又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在西方世界,纸张的出现更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并与后来的印刷术一起,成为欧洲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铺路石。
可以说,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可以说,造纸术是一项自诞生起就影响全人类的伟大发明,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拓展学习】
①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书写材料(综合多处网络资料)
在中国,在纸张出现之前,有竹简木牍等不同的书写材料,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在中国发明的纸张传入之前,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书写材料:
【纸莎草】
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古代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一种书写载体。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作为特产出口到古希腊、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
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先削去硬质绿色外皮,再把浅色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长条,再切成薄片,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然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垂直放置另一层。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
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需要进行施胶处理,以免墨水在书写时渗开。
莎草纸在埃及的干燥气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被霉菌毁坏。因此,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而在纸张传入后,莎草纸更是在8世纪左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83414e4451185975.png)
【兽皮纸】
兽皮纸包括了羊皮纸和牛皮纸,使用牛羊皮制作而成,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早中期。
兽皮纸是将牛羊皮经过石灰水浸泡,脱去残余毛发,再两面刮薄、拉伸中干燥、打磨,得到的一种书写材料。
兽皮纸两面光滑,且书写方便,能够让鹅毛笔的书写呈现饱满的色彩,可以卷成卷轴,也可以摺成书本。
兽皮纸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
在欧洲,从公元前2世纪起,羊皮纸与纸莎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公元3到13世纪,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14世纪后,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
但是长期以来,仍有些国家如英国,使用羊皮纸书写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庄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cb462d6b2e8a892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5c8694fb0bfaaada.jpg)
【贝叶】
又称《贝叶经》,多为贝多罗树(梵文Pattra)叶子刻写成的佛教经书(另有小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当年唐玄奘西游取回的就是贝叶经。
贝叶经源自古印度,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藏族和傣族地区,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不同文字版本。
贝多罗树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棕榈类木本植物,叶宽、坚韧而光滑。
人们将采下的叶子剪整齐,经过烘蒸或水沤晾干后压平,就变成淡黄色的薄片,写经时将贝叶放在木架上,用铁笔或小刀刻写,刻好后涂以干碳粉,擦上油,再将页面揩净,待字迹清晰即装订成册,通常还会在经册四边涂上彩漆金粉,金边贝叶经就制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25538/687cc65c145852b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