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心
对于从来没有写过读书笔记的人来说,如何开始写读书笔记?是一边读一边写?还是读完了再统一整理?如何选定摘抄的内容呢?要摘抄的内容太多了怎么办?可能很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一、读书笔记是边读边写?还是读完再统一写?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一边读书一边写读书笔记,容易打断自己读书的节奏和思路,所以我比较习惯的是读完了一章或者一整本书后再进行统一的整理。
这样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就对会文章的框架结构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总结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重点标记,哪些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那些是做自己应该还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内容?
可以用不同的笔和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也可以使用便签法在旁边进行备注。
二、需要摘抄的重点内容太多了怎么办?
可能在读了一个章节或一本书后觉得书里好多内容都很重要,都很有道理,我都想摘抄下来。
但是如果都摘抄下来的话也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强调,一定要重点摘抄让自己心动的的语句。其他的内容不管是客观来讲很重要的段落,还是作者想强调的内容,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
还有一个判定,是否要摘抄这段内容的法则就是:这些内容有没有给你带来思想上的颠覆?
如果我们读完一段内容后发出:“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道理”的想法,那么就代表这些内容并没有给你带来新的东西,你可能只是认可了一些你原本就同意的一些想法。
那些颠覆了你的想法,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的内容,才是真正有摘抄价值的内容。
还有一个摘抄的小技巧,就是我们可以摘录与书中所传达的关键词有关的内容。可以是关键段落,关键语句,或者是书中的小标题等。
三、读书笔记摘抄完后,就完事了吗?
其实摘抄重点内容,只是完成了读书笔记的一部分而已。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对摘抄内容的评论部分。
这些评论部分是我们真正思考的开始,是我们价值的一种输出,也是日后我们翻阅读书笔记带给我们参考价值和灵感的重要资料。
很多人读了许多书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成长,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读书后没有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
子曾经曰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促进了我们思想深度的增加,通过思考我们我们对这个社会对我们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确定自己进一步的行动。
因此我们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更重要的是进行评论。
一开始写评论,哪怕仅仅只是一句话,也是来自我们思考后的原创思想,是自己阅读体验的最真实感受。
经过不断这样的思考练习我们会发现想说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
甚至可以慢慢的就一段摘抄,扩充为一小篇短文的评论。
这样的评论练习是一个很充实的过程。
四、重读读书笔记
整理好了读书笔记之后,我们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后进行重读。重读这些笔记可以唤醒我们当时读书时的现场感受,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迅速回顾书中的核心内容。
也可以和读过的其他笔记进行链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重读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那些曾经让自己心动的摘抄内容,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激发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有些不经意的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
那些曾经写下的评论内容,时隔一段时间后再次翻阅或许还会给自己现在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灵感。
这样的重读是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以上四点,希望对你做读书笔记有帮助。
以下是全文的幕布大纲:
全文的幕布大纲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