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西夏国,是唐代时期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东部,也就是今天的汶川一带,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游牧民族政权,包括汉、回鹘、吐蕃。
他们都属于部落制,当时边疆民族众多,有三个强大的民族政权,突厥政权、吐蕃政权、回纥政权。
大唐初年对唐朝造成比较大的威胁是突厥政权,可突厥人作为一个游牧政权崛起的快,衰落的也快,这是游牧民所处的地理位置(遇上干旱或雪灾不好生存)以及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而回纥人擅长做生意,他用游牧民的马换取唐朝的丝绸,绢马贸易畅通,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没有多少动荡。
过了十几年,西南地区的吐蕃族为了生存在扩张土地、水、生产、草原等资源时,与唐朝出现了竟争。
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扶弱抑强,当时有一支吐谷浑政权特别强大,唐朝派兵打败吐谷浑,归顺了唐朝。
甘肃、青海、四川交界的地方,散居着党项部落,比吐谷浑稍微晚一点,当时有八大部落,其中就包括党项部落,最强的是拓跋部落,唐朝采取了一个羁縻制,把所有部落首领都封为“刺史”,刺史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地方官,其实他的权利不变,还是只管他的部落,但是文化地位却提高了,可以穿一些绫罗绸缎,可以带上官服官帽,死了以后还可以用传统的中原文化的礼仪进行厚葬,最强大的部落被封为都督,这样吐蕃攻打唐朝时,首先要经过这些部落,这些部落就在前线替唐朝挡架,这种形势发展到一定时期,吐蕃部落得知唐朝每年都象拓跋部落进贡一些美女、丝绸布匹等,土蕃族觉得自己这么强大,为什么不给自己,就提出要么打仗,要么和亲,大唐开明皇帝李世民,权衡了打仗和和亲的利弊,选择了和亲,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西藏的,同时带去了中原的技术、服饰、观念、思想、文化等,加强了两个民族的交流,后来吐蕃的首领和李世民都己死去,吐蕃选择继续扩张,北上东进,北上时占领了党项的地盘,这时的党项人就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被吐蕃族所征服,要么向唐朝靠拢,吐蕃的生活是游牧民族的生活,骑马、射箭、住帐篷甚至抢劫,而靠拢唐朝就可以穿一些比较好的服饰、享受着好的文明和待遇,这既是军事武力的竟争,又是文化和文明的竟争,当时的唐朝处于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阶段,而吐蕃族则处于奴隶制阶段,党项人最后选择了靠拢大唐,这是文化和文明的力量,中原地区的这种传统文化深深的吸引了党项人,党项人陆陆续续的迁移到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当时叫陇右就是甘肃的六盘山一带,现在是甘肃的庆阳县,这是党项人在当时的民族形势和边疆形势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次大迁移。
(根据西夏学研究院杜建录教授讲课内容整理)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