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武志红《巨婴国》
(四)巨婴心里,才是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巨婴,中国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
任何心理障碍,本质上都是关系障碍。
任何人面对世界、面对关系、面对其他人的方式,本质上都是自己内心潜意识的投射。
01
小U最近同老公离婚了,决绝又果断地给他们七年的感情划上了句号。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理解,这金童玉女的一对,甚是般配,走到哪里都绝对闪瞎一干单身汪,怎么说离就离了呢?
他整天就只知道在网络游戏中麻痹自己,下了班就奔向网游世界,甚至可以不吃不喝等我给他送去。
工作这么多年了,不上进争取就罢了,还总是沉醉在一副自己马上就会飞黄腾达的幻想中,从没见他有过行动。
我为了能让家里过的更好,每天总是拼命见客户,加班改方案,每天累得半死回家,他却游戏中厮杀连眼皮都不翻一下。
他情绪有时候会莫名地暴躁,往往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大发雷霆,前一秒还风和日丽,后一秒就有可能因为我做的菜他不喜欢而暴跳如雷,能把我从头到脚批上半小时。
……
(四)巨婴心里,才是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Word天,这不活脱脱一个巨婴吗?
我在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罪状历数中,很快就捕捉到巨婴心理的典型特征——全能自恋,偏执分裂。
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在新书《巨婴国》中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02
同事H去年荣升当上了爸爸,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可是我却极少从他的身上找到初当爸爸的兴奋和紧张。
每天下班,在我们都忙着回家的时候,他总是赖在办公室里不走;
每次其他年轻的同事讨论去哪里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响应。
有一天我听他跟自己老婆打电话:
别催!别催啦!我这么努力上班还不是为了你和宝宝,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家庭以后能过的更好吗?
挂了电话后,竟然继续厚颜地在办公室里喊:“我们今天晚上去唱K吧,放松放松。”
我有一次加班,见他在办公室里刷微信,打趣问他:“这么晚了,还不赶紧回去带宝宝,你们家宝宝都想你了。”
他悠悠地吐出一句话:“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回家,我一回家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头皮发麻,觉得四分五裂。”
我瞬间无语,又一枚巨婴,一枚爱无能的巨婴。
用脚趾头就能想象出在他家里,他的老婆过的是怎样暗无天日的日子,既要全权承担照顾孩子的重任,还要忍受着完全隐形的老公。
在后来的公司聚会中,我见了她的老婆,蜡黄的脸庞写满了疲惫,呆滞的眼神里满是幽怨,完全没有初为人母的温润和光彩。
03
(四)巨婴心里,才是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每次放假,当我们都兴高采烈、热情洋溢地在群里讨论要去哪里旅游,或者要回家看父母的时候,阿度都在群里鬼哭狼嚎:“我不想回家。”
我们都了解他,他是个被母亲极度控制的男生,即使现在都快三十岁了,还依然是母亲眼里的小宝宝,永远长不大的小乖乖。
他母亲每天都对他各种担心,每天无数次电话询问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甚至打电话给他的主管,让主管照顾他们家阿度,这事让阿度一度颜面尽失。
阿度说,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只要他一回家,就会陷入母亲无限地唠叨和毫无边界的关心中。
从早上起床开始,刷牙,喝水,吃饭,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甚至连牙膏的长度,喝水的温度都在他妈的唠叨之中。
阿度说,唠叨就是超越边界的控制性的咒语,每次自己一回家,就像被带上了紧箍咒。
母亲一念咒语,他就会爆发,可每次爆发完脾气,又会陷入深深地自责,然后又会愤怒,并且再次充满自责。
于是,在很多的假期,他选择不回家,用加班来逃避。
即使在家,也会选择用沉默来对母亲无边界的控制进行无声抗议。
04
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将典型的巨婴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
1.共生心理
所谓共生心理,就是作为个体的成年人,无法独自生存,没有生活能力,极度依赖他人,认为他们和自己没有区别。
成年人的共生叫病态的共生,一类人表现为无法获得独自生存的能力,如社会中那么多啃老的成年人,父母穷极一生,养出了一个家庭的大蛀虫;
或是表现为在心理上还未断奶的“妈宝男”,凡事由母亲安排,置妻子角色为透明。
另一类人则表现为无法从原本的共生关系中获得抽离,认为孩子永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予孩子无边界的关心,让孩子在自己的爱中排斥和纠结。
2.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婴儿典型的心理特征,婴儿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所有的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成年巨婴的全能自恋杀伤力巨大,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上帝,都是对的,其他人和万物都是错的。
在很多的巨婴中,他们的脑海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设想,在他们的设想中,自己是完美的存在。
但是巨婴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行动,即使他们对自己有着完美的设想,由于不行动,自己的设想终归只是空中楼阁。
由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于是很多的巨婴都转向能够控制的虚拟空间中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在自己构建的虚拟王国中,做着自己的王者。
3.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全能自恋的另一个极端,当他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巨婴成年人就会进入到躁狂的偏执分裂。
他们要么充满了全能自恋的幻想,要么对现实世界极度不满,暴怒。
于是这就能解释,巨婴心理的人,为什么会容易暴怒。
那是因为你没有满足他全能自恋的设想,他认为你的这道菜做出来应该是这样的,但你做出来的不是,于是他们会进入到偏执分裂,并且会暴怒。
这也能解释,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暴戾。
明明是跟你毫不相干的明星的家务事,竟会有人去质问:你为什么不去死!
明明是对你们家病患救死扶伤的医生,却成了你暴戾的承受者;
明明是跟自己没有干系的毫无必要的社会纷争,偏偏有人狂热参与其中……
这些巨婴,当身边的人和事情不满足他们原有的期待的时候,他们即刻就会进入到偏执分裂的极端,成为施暴者。
(四)巨婴心里,才是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05
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看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一个人,而是这个人的一整套反应模式。
反应模式的根源在他小时候的原生家庭,取决于他与其家庭的互动模式。
获得什么样的养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而当他组建家庭后,童年时期在原生家庭中获得的行为模式,又会投入到他对于孩子的教养中。
巨婴心理的形成,由以下几种家庭模式造成:
一、将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在很多的家庭中,当妈妈在自己的配偶身上获得不了共生关系的时候,就会把获得共生的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特别是儿子身上。
儿子成为了妈妈的“假想老公”。
儿子这个角色,一方面让妈妈获得共生链接,另一方面还满足了妈妈的性幻想。
妈妈把儿子的一切都同自己捆绑在一起,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在这种畸形的关系中,丈夫形同虚设。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习得正常的夫妻关系,当他们长大后,即使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往往会爱无能,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夫妻感情,于是他们会回到自己母子共生的关系中,逃避现实婚姻中的责任,成为“妈宝男”;
而另一方面,同儿子长久建立共生关系的母亲,由于自己长久的付出,很难从这种共生的关系中抽离出来,即使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还是对其无边界地关爱,让成年后的孩子,充满抗拒。
在中国的家庭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都是为了孩子,我才不离婚的。”
“还好有孩子,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要是没有孩子,我早就离婚了。”
以前觉得这样的妈妈特别隐忍,特别伟大,现在觉得那其实是一种病态。
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生活的定海神针,如果你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你大可以好聚好散,各自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
在现在中国很多的家庭,都呈现出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的模式。
如前面讲到的,当在夫妻关系中无法获得良好共生的母亲将夫妻关系的共生,建立到儿子身上的时候,她把自己所有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紧密地牵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当母亲喊出“一切都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那就是母亲会格外焦虑。
而在男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父亲的角色,在这段亲子关系中却是缺失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去获得父亲的豁达和阳光,无法成长为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三、家庭成员关系的边界不清
在病态共生中的妈妈,很难从这样的共生中抽离出来,于是这个社会上有了那么多的“妈宝男”,也有了那么多的婆媳矛盾。
造成大量“妈宝男”的原因就是妈妈无法从同孩子的共生关系中得体地退出,她们无法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是同自己完全不同的个体,始终认为孩子依然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分清你是你,他是他。
“妈宝男”们在心理上还是未断奶的孩子,凡事由母亲安排。
他们把爱展现给自己的妈妈,却把恨和拒绝会展现给自己妻子,让妻子会成为隐形人,于是这些妻子便去跟自己的孩子建立链接,巨婴心理的行为模式代代传承,形成家族行为模式的链条。
四、不允许“失控”的局面
我们说过,巨婴的心理特征既全能自恋又偏执分裂,在他们的心里,失控即魔鬼,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预想完美状态。
于是在无数的中国家庭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调试着完美的孩子,孩子的言行举动必须符合自己的期待,一旦出现偏差,立马需要调整回期待中的状态。
中国无数的社会争斗和家庭争斗,都可以概括到这一句话中——你必须按照我的来,否则你去死。
更糟糕的是,被父母控制长大的孩子,又会把这一套行为模式带到他的家庭中,代代传承,家庭成员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充满冲突。
如果很不巧,你具有巨婴思想的典型特征,那请通过学习理智的认知,唤起自我觉知,让自己勇敢地拒绝无边界的畸形共生,用充满理解的爱去接纳家庭成员的不完美,靠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巨婴思想的链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