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如此深邃

作者: 春之原野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12:26 被阅读89次

    01

    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奥,不好理解。

    读书时,我就担心考试以他的作品为考题。若考到分析文章意境的题目时,总得不到高分。

    今读他的散文《秋夜》,起初读一遍,没搞懂讲的啥意思;再读一遍,才略知文章写了秋夜中的不同景物。就是秋夜中的不同景物而已?我能这样简单地理解么?考试若是这样粗略地理解,怕仍是得不到高分了。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4年12月1日的《语丝》周刊第3期上,后收入散文集《野草》。写作背景正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他采用隐晦的象征、拟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把自己强烈的抗争情感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02

    秋夜中的景物在作者笔下一一拟人化,象征手法用到了极致。如夜空象征恶势力,小红花象征弱者,枣树象征进步力量,小青虫象征青年。这种象征手法,把作者后院里的秋夜景象,描绘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身临其境,给人一种强烈的意象世界之感。

    在这个世界里,枣树和天空尖锐对立,他们分别代表了斗争的双方。一是以坚韧顽强的枣树为一方,还写了小粉红花的柔弱而又有美好的梦幻,写小青虫追求光明而又有些莽撞,写夜游鸟令恶势力丧胆的叫声。这些都是与枣树站在一边的进步力量;二是以天空为一方,同时还写了星星、月亮、繁霜等,这是恶势力帮凶的象征。

    斗争双方的象征物互相对立而又和谐统一,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其政治斗争形势,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像这种用象征手法,来构筑一个完整的意境,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

    著名学者李欧梵教授曾这样点评:《秋夜》之奇不仅来自诗意的想象,同时也来自鲁迅对主观境界着意的处理。

    正如此,这些景物的含蓄描绘,赋予了作者的浓烈情感:有对黑暗势力的愤怒与抗争,有对革命者的同情和赞美,有对自己坚韧战斗的意志和决心!

    03

    本文的语言文字也是值得玩味的。有一段话我想了很久,也品味不出它的意境来,不知该如何来理解。

    作者在写小红花时,曾这样写道:“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从字面上来看,是写小红花在做着“春的到来”的梦;用上面提到的象征手法来理解,是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以及许许多多倍受恶势力摧残压迫的弱小者,对希望和光明的一种向往和梦想。

    其中做梦梦到的这一句中“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这个“瘦的诗人”是指作者本人么?“眼泪”是同情之泪么?为什么是“擦”在花瓣上,而不是“掉”或者“落”?

    后一句中“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按照我曾学过的关联词“虽然……”来看,关联关系上是不是有些不通顺呢?

    04

    作者笔下的秋夜,意境是深邃的,文字也是深邃的,凭我这点脑子,一时半会还真不能一下子理解透彻,容我得慢慢品味。

    秋夜里,读鲁迅先生的《秋夜》一文,谨用我粗略的文字和简浅的理解向这位“民族魂”致敬!

    鲁迅先生 鲁迅北京故居后院(老虎尾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夜,如此深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oq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