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古诗文阅读考的是《木兰诗》。其中有一道这样的一道题,让人看了匪夷所思,不知道从何入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着我旧时裳”,谈一下我在诗中的作用。这样的题别说学生傻眼,即使做老师的,也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古诗文阅读中有名句赏析这一块。那些关键的字词大都局限于动词形容词。可是今天的题却莫名其妙的出了一个代词,一时让人无从下手。我有什么作用呢?作者一直用第三人称叙述,忽然转换成第一人称。这应该是木兰从军之后,恢复女人性别之后的欣喜若狂。以前因为她要替父从军,所以女扮男装,长时间的像个男人一样的说话做事,今天终于可以恢复女儿身,女人爱美的天性第一次得到释放。十几年之后终于可以做一回自我了,不用在人前遮遮掩掩,不用在人前连性别也要伪装了。“我”彰显了木兰的性别觉醒。
这是我看了这个试题之后的分析。可是当年给学生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甚至我都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微言大义可以供我们牵强附会地赏析。
在考场上学生们会想到这么多吗?这样的题,我觉得简直就是在摧残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古时候学生能背下能默写,目标也就达到了。搞什么名句赏析呢?本来名句赏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可是你让学生不按照教辅读物上的瞎去分析试试?名句赏析也有套路。分几条,从哪几方面,如何组织语言,就像古代的人写八股文,起承转合,不会让你畅所欲言,谈自己看法的。
不过这一次的这个题如果说有好处的话。就是如果用背诵的方式来应付名句赏析,显然是舍本逐末,因为出考题的老师刁钻着呢。他们会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会从诗歌中找一句,你平常都不会注意到的话,平常容易忽略的字词,让你谈谈他的微言大义。这样的题老师没有讲过,你没有背过,可是你还必须自己组织语言应付一下,傻眼了吧。死读书,读死书可是在考试的时候,偏偏遇上这样活的题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