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7:闭嘴

作者: 康康2022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10:44 被阅读0次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僧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道:“何必要口才呢?”强嘴利舌地同人家辩驳,常常被人讨厌。冉雍未必仁,但为什么要有口才呢?”

【读后感】

文中孔子说:“为什么要有口才呢?”,想必有些读者会随即反问夫子一句“为什么不要有口才呢?”,现代社会,特别作为职场人士,演讲和口才是多么重要的技能,你居然说不需要?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孔子这番话是针对学生冉雍的评价。另一个人认为冉雍这个人很仁德,只可惜口才不好,很多话表达不出来。而孔子的看法却截然相反,冉雍仁不仁德,我不做评论(《论语》中,很多人问过孔子这个“仁”的问题,问某某人算不算得上“仁”,孔子都说不知道,不明说此人达不到“仁”的标准),但是口才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倡导和炫耀的才能。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绝不是慷慨激昂,舌战群儒,而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讨厌“巧言令色”之徒,提倡多闻多见慎言慎行。

虽然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变了,可很多东西依然没有变。什么没有变?人和人性。只要有人和人性存在,孔子的思想便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社会通讯和资讯都极为发达,微信群信息每天几百+,手机每天好几十个不请自来的各种形式各种来源的推销电话。人们在不断地说,也在不断地被迫听。我常常想,这样的狂轰滥炸,人心能安定,能不累吗?

前阵子,微信推出新功能“群折叠”,我马上动手操作。后来,我发现一个月内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这些被折叠的群,这一个月,我没有看它们,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可见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资讯,那么多打开的窗口。

交谈窗口和方式多了,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而能听你说话的知心人越来越少了,没有人关心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只关心自己心里在想什么,黄晓明那句“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相当经典,是众多人的内心写照。

这个世界太喧哗,我想静静。

相关文章

  • 《论语》17:闭嘴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僧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

  • 《论语》里孔子的“敏”2022-07-12

    《论语》里孔子的“敏” (一)《论语》里的“敏” 最近读《论语》,对孔子讲的“敏”,感触颇深。 在第17章中,孔子...

  • 开启第一天(第一阶段 21天)

    闭嘴 闭嘴 再闭嘴

  • 17《论语》

    01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我的认识,乡饮酒礼结束之后,要等老人出去之后,自己才出去. 02乡人傩,朝服而立于...

  • 17《论语》

    0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的认识,这里谈及的是父母的年龄.作为子女,要知道父...

  • 论语-17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岁不我与 释义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原文 《论语·阳货》(17...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免怀之岁 释义 指三岁。 原文 《论语·阳货》(17·21):“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

  • 赏析:《论语》阳货第17篇第22小节

    虽是严冬月,却有三春暖,《论语》日日伴,幸福常常随。今天我们读《论语》论语了《阳货第17》篇中第22小节。 子曰:...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博弈犹贤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原文 《论语·阳货》(17·22):“饱食终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17:闭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wo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