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聊了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决断力。那是不是作为管理者只需要务虚就好了。实际上不是的,作为管理者既要眼高,手还要低。
先说说眼要高,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
在公司内,不要只考虑自己的研发和产品,不要一味只是满足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更要了解需求背后的动机。
比如公司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怎么实现的盈利,产品解决了客户哪些问题。要跟各个需求方打成一片,了解公司各个部门的需求和痛点。
如果是2B的业务,还需要考虑客户和自身所在的产业链位置,以及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是2C的业务,就得知道产品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用户的需求有什么变化,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在公司外,我们要积极地了解业内技术的变化、产业链的动态、市场的风向、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等等。积极地去参加有质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外部朋友圈,打造属于你的外部智脑。
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业务方为什么会提这些需求,业务方的目标是什么,痛点是什么。哪些优先级高,哪些优先级低就清楚了。我们就能跟业务方一起协同起来。
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对产业链、用户需求、市场和技术的洞察,积极推进产品的优化和变革。主动推进与业务方的协同,引领公司产品和市场的方向。具体怎么来做,我们在产品思维篇中再聊。
除了眼高,我们还要手低。手低是什么,就是对细节的极致重视。
细节都在哪,在管理的方方面面。也许你会说,这控制得太细了吧。其实这里说的细节指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只在流程的控制节点上去检查,一旦要检查,就究到极致的细节。
我们也可以管他叫打点,每次打点都要求力透纸背,打穿打透。而不是,每个环节都去管。
究到细节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能通过细节才观察到团队中真正的问题。
通过细究需求设计,就能看出产品同学对用户需求吃得深不深。通过细究技术架构设计,就能看出技术同学的架构水平。通过细究测试用例,就能看出测试同学的质量意识。通过细究项目进度异常,就能看出项目中潜在的风险以及流程制度的不足。通过细究一次次线上事故的处理流程,就能知道系统的稳定程度,以及技术运维的整体配合能力。
怎么究细节,就是不断追问问题,问为什么,问到最最根本的细节。只有这样的拷问下,我们才能知道团队成员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这么思考,问题在哪里。
究完细节后怎么办?通过细节打点就了解到了员工真实的思考路径,就可以针对性的做指导。每个细节都是极好的教学案例,都是员工极好的成长的机会。
通过打点,就可以对制度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做针对性的优化。同时,也推进了流程制度的深化执行。
通过打点,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团队中潜在的问题,防微杜渐,及时去做调整和规划。
我们可以看到,究细节非常重要。只有不停地打点,我们才能不断地了解团队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不断优化,这才是团队的成长之道。
总结一下,眼要高,有格局有眼界,推动业务发展。手要低,究细节,探冷暖,熔炼团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