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乐教育专业可爱的金同学之作业引发的思考。
借鉴了Aaron Copland的《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认知:音乐教育是让人从“听见”到“听懂”音乐的一门学问,是由被动感染到主动思考表达的一个过程。
评价: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而不是一种专业教育,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
理解:
音乐是一种让每一个普通人随时随地地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去感知璀璨群星的美好的能力。人们似乎生来就对乐符情有独钟,一个并未受过音乐训练的人也能从乐曲中感知并释放自己的情绪。那么为什么人们还需要接受音乐教育呢?因为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只听不思考的感官层次。当我们视图去理解那些拥有着或弱或强的表达能力的音乐,每一次它都会给我们自己营造几个主题下或有差别的情感世界。但是若我们除了乐音和情感外还想进一步跟上作曲者的思想脉络,就会试着去了解一些音乐结构形式的原理,加强我们对音乐素材的敏感。那么我想音乐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当你真的听懂了这首曲子时的那抹独一无二的会心一笑。
正是因为这是一种象征着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所以我将它视为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的通识教育,是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的鉴赏能力。
然而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是周围的朋友们从小接受视听练耳的乐理、乐器训练,努力考级然后在某次的大型学业考试中拿到降分的政策,随后把乐器又搁置了数年。有的学业成绩不太理想想转为艺考生,又拾起了阔别已久的乐器。父母连连庆幸当初把孩子送去辅导班的明智之举,却忘了全家人多久没有一起听过音乐会了。到了大学,除了自己学院,没有多少朋友会沉醉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
综上,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欣赏璀璨的群星之美而不是强迫成为它们。在国力日渐强盛的中国,我们终于可以少一点依赖速成的法子,从而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民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