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想法散文
无需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天才,其不世奇策,远超隆中对

无需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天才,其不世奇策,远超隆中对

作者: 一顾即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09:30 被阅读5次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谋攻篇》有句经典名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百战百胜固然尚好,但并不算是好中之好;只有不经过双方战争而使敌军屈服的,才是称得上好中之好。自古以来,不战而胜都是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历代文臣名将无不向往臻入此境。然而,对于兵家的这一理想追求,能将其付诸实践可谓少之又少,就连兵圣孙武本人也没能达到!

    但俗话说凡事都有例外,对于这超高的军事指挥境界,却被一位无需任何指挥经验,出道就是战争天才的名将实现了。而这位天才将领就是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的淮阴侯韩信,韩信不战而屈全燕,是第一个把这种理想追求变为现实的名将。

    作为在秦末汉初风云时期最耀眼的杰出奖领,韩信曾指挥过陈仓之战、安邑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最终在刘邦夺得天下后煮酒论英雄时给出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的超高评价。所以后世对韩信卓越的统兵智谋一致推崇,赞许不断。但除了杰出军事天赋外,韩信还曾为汉王刘邦提出不世奇策,分析天下大势,其意义远超隆中对!

    来源:读史鉴智

    大家都知道,名将韩信的出身并不高,年少时父母便双亡,常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韩信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早年他也未被推举为朝廷官吏,又没有经商谋生之道,韩信只能依靠别人糊口度日。为此《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吃饭都成了大问题的韩信,可以说落魄的如乞丐,经常向人乞食,甚至还一度遭受到屠夫的胯下之辱。

    后来,贫困之中的韩信,只能在一条河边以钓鱼勉强维持生活。结果碰到一群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其中一位老妇人注意到韩信时常衣食无着,出于怜悯之心,就将自己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韩信充饥,连续数十日天天如此。对于名将韩信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史家称其“寄食漂母”。为了感激漂母,韩信特地许下承诺日后必定会重重报答今日之恩情。但未曾料到,听后的漂母却非常生气说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或许是漂母的一番话让韩信羞愧不已,激励起他的志向,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韩信待时而动,仗剑投效项梁麾下准备大显身手。但在反秦的过程中,武信君项梁却因轻敌秦将章邯折戟定陶被杀。无奈之下,没有重大功绩的韩信只能归附于西楚霸王项羽的帐下,成为项王帐下的执戟郎中。

    为建立功业,在跟随项羽的时候,韩信曾多次向项羽提出破敌之策,但因霸王项羽自负,均没采纳重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韩信也一样,拥有雄才伟略,自然希望投靠明主一展拳脚。听闻汉王刘邦礼贤下士、爱贤惜才,于是他弃楚投汉。刚开始的时候,汉王刘邦并没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随便封了个小官,拜以为治粟都尉。

    当时刘邦正遭受项羽排挤,被封为汉中王,军中一时出现了逃亡之风。韩信见状多次主动求见刘邦,建议尽早决策东征,以稳定军心、争夺天下。然而谁知刘邦对于韩信的进言置若罔闻,韩信认定在汉军也不受重用,想一走了之,踏上归途。幸运的是,萧何这个“伯乐”能看出韩信这匹“千里马”才华,于是就有了后来流传千古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士兵背井离乡,忍受不住异乡的艰辛和孤寂离开本是常事,而看着士兵的逃离刘邦也无计可施,只得听之任之。大浪淘沙本是筛选精英,但如果逃离的是良臣猛将,那对求贤若渴的刘邦来说,恐怕犹如被割了心头肉一样难受。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原来丞相萧何在策马追赶韩信时,来不及向刘邦作出解释,对这位不可多得统帅之才,岂能如此消失!

    追上韩信后,萧何经过苦苦相劝,韩信才勉强同意跟随萧何重返汉营,观察汉王刘邦是否有重用自己的诚意,再作打算。时隔两日,萧何返回汉营,刘邦且喜且怒一番责备:“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面对汉王刘邦的质疑,萧何答道:“诸将易得,至如韩信,称得上国士无双。大王如果想得天下,非韩信的计策不可。”说来汉王刘邦也是个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的英主,经过丞相萧何一番举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为表示诚意,刘邦还选择良日,行斋戒之礼,筑设坛场,行任命大将的大礼。

    汉王即将封拜大将的消息传出,诸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必得大将。据《西汉演义》记载,汉将樊哙更是扬言:“我与汉王起兵丰沛,遂得关中,救驾鸿门,随军入汉,社稷之臣,共同甘苦者也。今日筑坛拜将,惟我则足以当之。”而待到拜将日,拜将仪式隆重举行,汉王刘邦当着三军将大将军印绶郑重交付给韩信的时候,汉军将领均大感意外!《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毕竟将刘邦将大汉的未来交付一个没有威望,甚至可以说是无所知名之辈的韩信,众将皆不服。

    而面对这一片的震惊与喧嚷,韩信毫不介意,抬着头迈着大步,自信满满的登上了拜将神坛,数载失意下深渊,一朝得志上凌云。登坛拜将后,面对众人的质疑,汉王刘邦问毕恭毕敬的向韩大将军问道:“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随后经过一番畅谈,大将军韩信分析了楚汉彼此优劣,总结了项羽虽勇猛善战,但是却不能任用部下贤将,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但当部下有功当封给爵位官职时,他却非常吝啬,实乃妇人之仁。项羽霸天下而臣使诸侯,然而他却违背义帝之约,分封不公终引得各路诸侯心中不平。凡是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无不纵兵掳掠,天下人大多怨恨已久,百姓只不过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劝谏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况且项羽任用的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其部众投降诸侯,被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邯等三人免于一死,秦地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自然都不拥戴他们。

    而今我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废除秦朝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也。

    听了韩信这番极具洞察力的概况,汉王刘邦大为欢喜,自以为得信晚已。于是,刘邦完全采纳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做好挥军东进的准备。同年,汉军就兵发函谷关东向与项羽争天下,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由此爆发。

    可以说韩信在登坛拜将之日,纵谈天下大事,畅快淋漓,准确明细,实际上是为刘邦描绘了争夺天下的战略蓝图。韩信对天下时局的分析,可谓清晰透彻入骨入髓,此等方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真乃不世之奇策也!纵使是四百年后的诸葛孔明初见刘皇叔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亦不能过矣!

    这一刻,中国历史上最闪耀的一颗将星,终于在汉王建筑的祭坛上冉冉升了起来。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军事统帅,韩信无需任何指挥经验与战阵的磨练,一出道就是战争天才。自韩信统兵一生几乎是百战百胜,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为西汉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最终成为千古名将,缔造了“逢战必胜”的神话,有了后来“兵仙”的称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需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天才,其不世奇策,远超隆中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cr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