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古代文化
愚子读《论语》十五

愚子读《论语》十五

作者: 公子小白ahan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22:25 被阅读0次

    愚子读《论语》十五

    在《论语·泰伯篇》中有句话至今备受争议,全文如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这句话,不同时期,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论语注疏》对这句话的注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

    [疏]“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义曰: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者,以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故也。宋朝的邢昺认为这句话是讲孔子的“圣人之道”非常深远,普通人只能学到皮毛,而不能全部理解透彻。

    清末的康有为、梁启超师徒标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老百姓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给他们政治自由;如尚未达到这一水准,就教育他们。康、梁的解读带有浓厚的个人政治主张,本人认为不可取。

    而我现在读的这个版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文若愚主编的《论语全解》)标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读意思是:可以使民众由着我们的道路去走,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解读个人认为更不靠谱,那句话的解读明显有愚弄大众之嫌。一个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的人,他怎么可能靠愚弄大众获得这些称号呢?难道就因为这句话就要否定古代中国人的智商吗?显然,这句话这样解读是站不住脚的。

    宋朝邢昺对这句话的解读也过于“美化”和“抬高”孔子的“圣人之道”了。孔子确实说过“圣人”的境界很难达到,但不是不能达到。在孔子眼里,尧、舜、周公就是“圣人”,孔子自己在后人眼里也是“圣人”。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邢昺作为孔子的忠实追随者,他的这种解读可以理解,但不可取。

    本人人也,这句话应标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当民众的生活富裕后,就要用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起来;当民众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的阶段时,就要改变这种状态,让他们可以富裕起来去接受礼的规范。”

    孔子的理想和追求是“天下大同”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所以,本人认为以孔子“天下为公”的思想去解读这句话更为准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子读《论语》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f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