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6章——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6章——用之不勤

作者: 尊儒崇道 | 来源:发表于2021-06-22 17:27 被阅读0次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本章衔接第四章,描述形而上的道,通过“谷”这种“天垂象”来进一步揭示道体的另一本质属性“用之不勤”,阐释了道体的运行状态。“用之不勤”的核心内涵仍即是“无为”。

老祖宗从“天垂象”获得启示,才有了承载华夏民族灵魂的天道文化。这种观念思维也贯串了道德经的整个篇章。以“谷”这种象,揭示道的“用之不勤”、生生不息,非常形象自然。

神秘、雾气缭绕的谷,汩汩山泉,不时有虫、鱼、鸟、兽等从中出现,但是它们的隐显并没有什么规律性,是偶尔不经意的出现,可能有时候很久都没有一个,可能有时候出来一些,是一种长久的既不主动也不被动的自然状态。

像“谷”一样的道,可被看作是万物的生化之源,这生化之源的关口,就是创生天地的始源。通过形容“谷”来形容道就像谷那样若隐若存,绵绵无绝,生生不息。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神:神,变幻莫测谓之神,指道体虚空的德性。

不死:死,停息,寓变化的不停滞。

玄:元,起始的;

玄牝:生化之源。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之门,为天地根,亦即道之径,道之途,达道、入道之门径。

直译:像谷一样神秘莫测而变幻无绝的道,即为万物根本的生化始源,通往生化之源的幽径,便是生育天地的根源了。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若存:道的作用连绵不绝而永存。

勤:劳倦,不勤:不劳倦,不穷尽。

何为“用之不勤”呢?可以从反面理解。

勤是一种主观行为,那何为“用之勤”呢?看一看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的街道,显然就是一种“用之勤”。用之勤,则“天地尚不能久”(23章)。用之不勤,则用之自然,便是道体的本真状态。

“不自生,故能长生”,谷亦不自生。

“用之不勤”,故能“天长地久”(7章),故“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3章)”,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24章)。即用之勤则废,则亡,故“去甚,去奢,去泰”(29章)。

“用之不勤”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亦相照应,强调道的不主观、不主动、不勉强而为,不妄作、不妄为。

为何“用之不勤”呢?

是因为道“不自生”(7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6章——用之不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jm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