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己的想法”真的是自己的吗?

“自己的想法”真的是自己的吗?

作者: 宗介山城分舵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0:22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是指本能,由各种欲望组成。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中只有本我,那这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

    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道德是大众集体认同的一个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只有超我,那这个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

    本我是野性,超我是德性。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冲突。这就需要一个协调者,而这个协调者就是自我。

    自我奉行的是现实原则,也就是根据现实来调整一个人的本我和超我。如果环境强调道德,那么自我会协调展示更多的超我;如果环境i强调个性解放和自有,那么自我会协调展示更多的本我。

    《象与骑象人》就把人看作两部分:桀骜不驯的大象和理智的骑象人。骑象人可以驯服大象,但大象才具有汹涌澎湃的力量。

    理性的头脑,也就是骑象人;非理性的本能,也就是那头象,是“自我”的代名词。这里将大象比喻为本我。那么超我和自我和骑象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骑象人如果代表着理智,那么一些具体的想法,从哪里来呢?你可以问自己,你头脑中的那些想法,真的就是“你”的吗?

    乔布斯曾说过:要遵从你的感觉,而不是按照教条生活,因为教条,都是别人思考过的东西。

    你是骑象人,而你的脑海中的那些关于如何对待象的想法,其实是其他人灌输给你的教条。这些教条大多都是来自于权威。每个人最先有具体的超我,来自一个具体的权威,就是自己的养育者。

    在弗洛伊德的本意里,超我是父亲形象的内化。

    本我和超我,形象一点来说,就像是一个人“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亲”的关系。超我是父亲的意志内化到了孩子的头脑中,而本我,是孩子自身的欲求,也部分的进入到了孩子的头脑中,这两股力量会冲突打架,于是头脑尽可能地去平衡两者,这个头脑或意识层面的平衡工作,就造就了自我。

    当我们知道自我,也就是头脑层面的“我”,其实是来自你自己的意志和父母等权威的意志这两种可能时,你就可以对这个“自己的想法”有一些怀疑了,你就可以去觉知自己:你脑袋里面的那些想法,到底是谁的?

    今天讲了那么多,你也可以问问自己,你的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者的关系怎么样?如果把本我看作是野性,把超我看作是德性,那么,野性和德性,在你呈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中,各占多少呢?如果你想理解自己的本我和超我的关系,一个常见的线索,是去回想你小时候,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和父母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小的时候事和父母的关系其实不知道用什么来描述,那个时候父母为了挣钱到外地做小生意,好像是一年还是半年回家一次,小的时候觉得父母很辛苦,但是对他们陪伴我们时间这么少的这个事情心里可能还是有过埋怨。但是这不符合我们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啊,作为孩子怎么可以埋怨父母呢。还记得一个场景是某个春节到三姨家去玩儿,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我和我哥起了争执,我妈过来协调的时候说了什么话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觉得妈很偏袒哥哥,因为哥哥是亲生的,而我不是,后来我说了很多伤害我妈的话,还记得三姨来开导我说,我说那些话很伤人。这个过程中我展现的应该是本我吧。后来这种事好像没有发生过,难道是我的自我协调展示了超我吗?

    武志红说作为一名中国的咨询师,感觉到我们文化的超我中,母亲意象占了很大的部分。但是从我和我哥来看,我觉得这种影响是有选择性的,跟性别有关吗?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脾气一直有点急躁,父亲比较有耐心,我像母亲,性格特别急躁,而我哥像父亲,脾气比较温和。但是在亲密关系中,我呈现的似乎又是父亲这一面的特征更多一点,面对喜欢的人,我好像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有耐心的。

    所以超我的形成是父母亲双方的影响而不只是单方的吗,只是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会有所协调吗?

    这周末拆书帮年会,大概快十一点的时候我已经很困很困了,特别想睡觉。但是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我还傻乎乎地坐那儿,什么都没干,只是坐着。好像有这样一个想法让自己留了下来,回家也是睡觉,睡觉这种事哪天没有啊,但是拆书帮年会只有一天。我在想这个想法真的是我的想法吗?现在想想,这种想法应该是拆书帮权威加一和佐江带给我的,而不是我真实的想法。特别是在后来他们坐成一桌,玩儿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时,我更是可以确定这个想法不是我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这些游戏就是为了制造暧昧氛围,没有一点意义,而我很讨厌这种游戏。为什么讨厌呢?可能是我觉得故意去制造这种氛围打破了我对自然而然产生的暧昧氛围的幻想吧。

    早上看书的时候看到一段话,一个人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否则在一段关系中过度依赖对方,这段关系将注定不长久。我就在想,如果一个人完全独立于关系,他真的会快乐吗?或者说,他追逐的不是快乐?而是完全独立后的优越感?满足感?

    回想起自己的过往,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亲密关系的我,似乎都是对对方甚是依赖,几段关系时间也确实不长。既然这句话后半段暂且应验了,那如果我尝试下前半段会是什么结果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己的想法”真的是自己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kl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