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法的定义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的一种礼仪。《说文》日:"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则是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并通过这种方法来与神灵进行交流。
"醮"也称为"醮法"。所谓"醮法",就是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相关的需要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斋法与醮法原来并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开始合称,流传至今,已经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即"斋醮科仪"。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通常有阳事与阴事之分,即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祛病延寿,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通常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通常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宫观道众每逢朔、望等一些重要节日,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都属于斋醮科仪。
☯醮坛清规
道教非常讲究威仪,尤其是在醮坛之上,正是人与神交流的时候,绝对不可怠慢。所以专门立有醮坛清规,"戒其惰慢,检其惩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盖不欲其因斋获罪,故升到罪之门,知过能改,罪亦消焉。庶得弘整纲纪,恢宣玄化。"《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有《醮坛清规》,现列举如下:
"若登坛之士,备赍中褐简履,不得临时交换。被我公事有阙,勿得牵引菲己之服。若登坛起居,皆当关自法师一拜,礼香一拜而去,还人如之......若执纠见过,不惮私隐,罚六十拜。若侍经不整饰高坐,触物有阙,罚十拜。若侍香香烟中绝,罚四十拜。若侍灯灯火中灭,罚二十拜。若醮主内外不相检,叱音声高厉,罚五十拜。若听经倚据不执简,罚十拜......若不注念清虚,心想意倦,为众所觉,罚三十拜。若出入醮坛,不关白监斋,罚二十拜。若垂发驰步,罚二十拜。若诵经或乱,请问败句,罚三十拜......若上坐法师,于事有亏。自取惩失.送简监斋,从一至三,依科弹罚,从三以上,断功三百日,不得又在法座。"
☯布置醮坛科仪
斋醮,是道教特有的一种宗教仪式,同时也是道士所从事的主要宗教活动,所以道教徒对于斋醮活动非常重视,而醮坛威仪的布置则是重中之重。
一、 立法坛,此源于先秦时期的祭坛。道教认为,礼天地,通真灵,应该通过建坛以表达敬意。坛场应该选择比较干净的建筑,坛台可用砖石砌垒,也可筑土垒成,还可用竹木搭成。坛,通常分为内坛、中坛、外坛,而且不同类型的斋醮,醮坛的规模也有所不同;
二、 道士作斋醮法事时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法器仪仗,主要有供器、法器、幢幡、仙仗、净板、手炉等。此外,还需要陈列天乐仪仗,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的场景,使人感到神灵降临;
三、 醮坛布置离不开符,法师行法时也要使用符。在各种斋醮法事中,都要焚化符文,祷告神灵,不同的法事要焚不同的符;
四、 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仪式;
五、 掐诀叩齿,在行法过程中的掌指叩齿动作;
六、 存想通神,即心中默想诸神形象。
此外,道教斋醮科仪,还应该有音乐配合,以烘托醮坛气氛,乐神娱人。
☯醮坛六职
在举行斋醮科仪时,斋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都有特定的称谓和职能,统称"醮坛执事"。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八记载,主要有六种职务,即:"六职: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详细职务如下:
☯高功:又称左阐道,也称主坛、中尊法师,指醮坛之上为首的法师。"其职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共瞻。蹑景飞章,承领宣德。惠周三界,礼绝众官。"
☯都讲:也称右阐道,是高功的副手,主管讲经说戒演法。"其职也,洞辅该通,法度明炼。赞唱仪矩,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
☯监斋(又称左辅教),也是高功的副手,主管科仪典法。"其职也,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威仪,周密察非,从容受简。有严有翼,毋滥毋隳。"
☯侍经又称右辅教。"其职也,严洁几案,整齐卷轴。开函启奏,收椟敷陈。"侍番又称左拱宸。"其职也,精饰鼎彝,洁严案席。巡行焚柱,始终芬芳。"
☯侍灯(又称右拱宸)。"其职也,整办缸篝,严洁灯烛。高下照彻,内外辉华。"
☯斋蘸法坛的道符
道教所谓的符是画在纸上的一种象形会意、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是治病、辟邪、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故又称"神符"、"丹书"。这种神符在道教斋醮法坛上经常使用,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与神灵沟通。
至于符的种类,基本上是按它的用途来划分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吞符、护身符、洗眼符、箭符、符印、宅符、宅四角符、房内符、地窖符、门符、床符、树符,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在设坛祭神,举行斋醮仪式时,这些符都是经常用到的,据巫师所言,作法时"行坛"的正面也要画符,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排列,画出二十道符,大约一咒佐二符。
联系道长获取《玄门散识》完整版!
道长QQ:364618948
电话:18045933058
微信:139456025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