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诗歌里的长安
说起长安,韩国人脑子中第一个想法绝不是不是北京的长安街,肯定是大唐长安。
当韩国企业中的巨无霸三星公司2012年在西安建厂时,来到西安的韩国人会惊讶的发现,三星竟然要建在长安。虽然这个长安现在是一个区县级行政单位,但“长安”这个名称总归是存在的,而且还是汉唐长安的正宗直系。
韩国历代文人诗文总集《韩国文集丛刊》中,有关“长安”的诗句有3000多首。选几句来看看:
长安霖雨后,思我远相过。———林椿《谢人见访》
每忆长安旧苦辛,那堪虚掷故园春。———崔致远《春日邀知友不至》
初别长安陌,迁延客万里。———李奎报《忆二儿》
长安乐事久牢落,赖是少陵初写真。———李穑《三月三日》
饮酒长安兴更长,何须苦恨过年光。———金九容《醉中》
这里面写诗的人,有的来过长安,在诗里面写自己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而有人根本没有来过,在诗里面都会写到长安,因为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成为了韩国的文化符号,也就是首都的代名词。长安在古代开始就在韩国人心里深深的扎下根。
乾陵的韩国大王
乾陵是武则天和他丈夫唐高宗的陵墓。在陵墓的朱雀门附近有很多的石头人,这些石头人一共有61个,称为六十一藩臣石像。这些石像分为两组,东边一群,西边一群。在东边那一群的最东南角有一个石像,这个石像穿的衣服与其他石像有很大区别。考古学家根据服装等方面研究,这个就是新罗人,也就是唐朝时候的韩国人。
考古学家研究唐代历史,结合中国与新罗之间的关系,判断这个石像很可能就是新罗第三十代君主文武王金法敏。
金法敏可了不得。他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秦始皇在中国的地位一般。
他的在位年代基本上相当于武则天丈夫唐高宗时期。你看他被尊称为文武王,必然非同凡响。
唐高宗时期,他作为新罗王的长子来到长安,唐朝给了他“大府卿”的官位,之后回到新罗。
那时候朝鲜半岛还没有统一,是三国时代。新罗只占朝鲜半岛东南一部分,最为弱小,北方有让隋炀帝、唐太宗伤透脑筋的高句丽,西边有与日本勾结的百济。
金法敏的父亲武烈王一边和唐朝搞好关系,称臣纳贡,愿意永远做大唐帝国的一份子,永远效忠唐王朝。唐高宗很高兴,派遣海军攻打百济。百济向日本求援,于是有了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唐朝海军当时拥有巨舰,威猛无比,日本人胆子大,乘着无数小舢板船就干交战,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日本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吃了大亏的日本从此老实了,开始向唐朝称臣纳贡。这场战役称为白江口之战。
公元660年,金法敏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同围攻百济,将百济消灭。
公元661年,金法敏即位,成为新罗国王,继承了他父亲向唐朝称臣的政策。四年以后以后,金法敏向唐朝请兵讨伐高句丽。唐朝派遣徐懋功带领大军从北向南,新罗从南向北攻,南北夹击,两年以后唐罗联军攻破平壤,高句丽灭亡。
唐朝当时的如意算盘是占领朝鲜半岛大部分,设置直属中央管理的地方机构,让新罗只占有朝鲜半岛很小一部分,处在唐朝的威慑之下乖乖听话。谁知这位新罗的大王金法敏有自己的算盘。当唐朝和新罗联军消灭了高句丽,金法敏翻脸不认人,击退了强大的唐朝军队,独霸了朝鲜半岛,整个朝鲜半岛都姓了金,都成了新罗的地盘。
不过没多久金法敏还脑子清醒了,不久之后又向唐朝称臣。唐朝看到自己怎么也打不进朝鲜半岛了,再说高句丽这个大祸害终于也消灭,自己也占了朝鲜半岛以外的高句丽故地,于是也就顺坡下驴,承认了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统一奠定了当今的朝鲜民族,此后才有所谓高丽、李氏朝鲜,无非改朝换代,统治的范围基本就在朝鲜半岛。
金法敏懂得借力打力,在需要翻脸的时候绝不留情,在需要让步的时候绝不装英雄,为朝鲜半岛的发展争取到了安定统一局面,确实配得上文武王的称号。
也就是从金法敏的统一朝鲜半岛开始,新罗开始深入汉化,让中华文化深深的在朝鲜扎下了根。在李氏朝鲜时代,还自称为“小中华”,这不是自谦,而是说自己比中国还要中国。
这个后来自认为比中国还要中国的国家,从唐朝开始学了好多中国的文化。
子午谷中的韩国道教祖师
大约三十年前,一位教授在子午谷内考察,突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上有“玄都坛”、“金可记,新罗人”等字迹,可以确认与一位名叫金可记的新罗人有很大关系。
根据这个线索,翻开中韩两国的史料,发现了一个遗留千年的故事。
这要从新罗派遣留学生说起。
自从金法敏统一了朝鲜半岛,纳贡称臣之后,便不断向长安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在中唐时期,新罗留学生中出了一位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金可记。
金可记与大诗人杜牧是同一时代的人。当杜牧在少陵原畔赋诗时,这位不远万里来到长安的新罗留学生正在终南山子午谷中修道。
金可记性格沉静,喜欢简朴,爱好道教修行。他的学习也抓的比较好,没过几年,他的言谈举止已经很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而且还高中进士。他显然不喜欢当官,直接跑到终南山子午谷中开始了正式的道教修炼,经常焚香静坐,若有所思,手上经常拿着老子的《道德经》诵读,时不时还种些果树。在修道期间,他得到了高道大德的真传,提高很快。
三年以后,他想念祖国,于是坐船回到新罗,顺便也把道教带到了朝鲜半岛上。如此,他成为在朝鲜半岛传播道教的第一个人,也就韩国道教的祖师爷。
金可记在新罗住了没几年,觉得没意思,还是终南山好,于是坐船返回,在子午谷中继续修炼。关于他后来的事迹在中国的古书上有明确记载。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他忽然报告唐朝皇帝,说玉皇大帝让我去天上,自己会在来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升天。
由于有提前两个多月的预告,来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当天,子午谷内人满为患,争相等待观看金可记升仙的一幕。
果真,金可记在在众目睽睽之下羽化升天,还伴随着迎接他的神仙、仙鹤、祥云和各种礼乐鲜花等等,总之,那是壮观而浪漫的过程。
韩国人的这位祖先算是为终南山子午谷增添了传奇的一笔。
来长安学佛的韩国人
除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中国的佛教在唐代对朝鲜半岛也有很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的八大宗中有六大宗起源于长安,在长安有祖庭。新罗人来中国学习佛教,当然首选长安了。
当新罗纳贡的使臣、留学生来长安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来学习佛教的僧侣。这其中有许多人就在长安附近学习,特别是在终南山中学习佛法。
公园661年,一位名叫金义湘的新罗僧人来到终南山至相寺,跟随华严宗的高僧智俨学习《华严经》。十年以后,金义湘学成,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把自己在终南山所学到的佛教经义四处宣讲,影响遍及整个朝鲜半岛。
金义湘就成为华严宗在韩国的开山祖师。
这位学习《华严经》的金义湘只是入唐学习佛法的僧人之一。其他还有学习律宗的、慈恩宗的、中道宗的等等。这其中有一位名叫圆测的新罗和尚最厉害。
圆测出家以前是新罗的贵族子弟,公元627年来到长安学习佛法。他现在元法寺跟随法常等高僧学习,之后辅助玄奘翻译佛经。大家想想,一位韩国人,来中国都不容易,更没去过印度,竟然还能翻译玄奘带回来的佛经,这本事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圆测后来被新罗的国王邀请回新罗,不过他显然更喜欢长安,后来同上面的那位韩国道教祖师爷一样,也在中国涅磐了。
剪不断,理还乱的中韩关系
看看唐代韩国祖先在长安的故事,发现中国古代文化对他们影响可真大。
当你到韩国,也会惊讶很多事情,虽然汉城改名叫首尔,城市名称的意思从“汉人的城”改成了“首都”,但很多中国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他们的很多建筑比起日本,更中国化,特别是古代的建筑正门上的牌匾还是汉字,比如王宫前的匾额上就是“大汉门”,还有寺庙门上也是汉字匾额、汉字对联。这些汉字对多数韩国人来说根本看不懂,但对中国人来说太简单了。
我曾经在西北大学图书馆看到过装订非常严整,由许多册组成的《李朝实录》。打开其中一本,里面是繁体字,全是古文。当时想都没想,这“李朝”肯定是唐朝,除了唐朝,中国没有那个大的朝代的皇帝姓李。看着这书上厚厚的尘土,很奇怪为啥没人感兴趣看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朝鲜王朝25代帝王,共492年的编年记录,时间上从1392年开始,到1683年终止,相当于中国整个明朝、清朝。
韩国现在的文字对中国人来说成了天书,但他们古人给他们留下的史籍对他们来说也是天书。在近代以前,汉字是他们的通用文字,通用到何种程度呢?当时韩国读书人看书、写字、做文章与中国人没有区别。
韩国来唐的留学生诗人崔致远的诗写道:“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崔匡裕写:“上国好花愁里艳,故国芳树梦中春”。他们都把大唐称为上国,那么他们就是“下国”了。这是他们心底对中国文化的敬仰。
韩国这个国家很幸运,那是因为他靠着中国,古代时候从中国学习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让韩国在古代就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现在,美国最强大,他们的风向又变了,一直跟着美国,现在成了发达国家。
总之,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一个国家全方位的发达了,才会被别人真心实意的称为“上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