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社会热点
从《二十二》的口碑效应来谈群体和个人的关系

从《二十二》的口碑效应来谈群体和个人的关系

作者: 与Winter的五百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12:55 被阅读509次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三年,只是普通人一眨眼的功夫,这三年,大部分人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工作,忙着结婚生子,到最终其实只是四个字:忙着去死。

《三十二》的出现让中国慰安妇这个团体变得不那么遥远了,很多人认为历史遥远,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去思考历史这个题目,他不只有一个答案,对于每一个人来讲,历史所承载的重量和分量是不同的,从开国到现在,我们在寻找自己,同时也在保护自己,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所以我们选择了忘掉历史——慰安妇这个团体,在以前的中国是见不得光的。

人们不会待见这种群体:从上海的慰安妇遗址拆迁事件来看,很多人认为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是污点,他们把她们当做别人,把(她们的)痛苦当成消遣,把悲惨的经历当成故事来听,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让人更加的冷漠和残忍。

其实,关心她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二十二》的票房回温,其实也代表了人们价值观的重塑,纵观近几年的电影,例如《1942》、《金陵十三钗》、《色戒》等片子,虽然口碑好,但是观众不待见,在那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个人的权益和尊严几乎不值一钱,《三十二》的口碑虽好,但是很难达到观众的观影目的,大部分观众几乎很难去给自己定义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以及该如何去看待历史,因为历史在很多人的心中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合集。

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怎么能感同身受呢?

从这一点来看,很多片子的票房失利,归根结底是观众不成熟的结果,而观众不成熟的原因,却在于整个社会的病态传播。

什么是病态传播呢?

社会价值观的畸形和群众的自私心理是社会病态最重要的两点。

上海的拆迁事件只是社会价值观畸形的缩影而已,他并不是整个事件的起因,更不是结果,他只是社会大环境下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现象。

如果孩子的教育和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的塑造,那么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当流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真相就已经不再重要,有人说:流言止于智者,流言止于真相。其实都不是,当流言什么时候不再流行的时候,这种流言本身就不攻自破,传播流言的“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种情感上的发泄和精神上的意淫。

《战狼2》票房的巨大成功,已经不再是其优良口碑所造成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影响下的群众从众心理的展现。

偏激、主观、缺乏独立思考,由此也就造就了如今的高票房的现状——很多观众看的已经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而是一种攀比和自我满足的精神鸦片,以此来麻醉自我,从而满足自我。

《心理罪》上映的第一天,我在微博里发了一篇关于《心理罪》的影评,客观描述了电影的瑕疵和优点,很多李易峰的粉丝给我留言,他们并没有带着偏激和主观的言论攻击我,而是很认真的和我讲道理,由此我感到了一种欣慰。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出了问题,而是看待事情的人出了问题。

我们国家从集体走向个人,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做好,很多思考也没有成型,《二十二》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价值观的提升的一种侧面展现,但是如果有些人为了满足自我利益,追求成名的快感,趁势发表偏激言论的话,这种好的东西,就很容易被扭曲甚至是抨击,当年《1942》的票房失利,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二十二》里还有一点,就是个人的人权展现。

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我不是潘金莲》,还有很多很多作品,都在探讨着一个话题:个人。人庸庸碌碌的工作,为的不只是生存,更重要的是活着。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终于在2017年的《二十二》里面,这些世纪老人得到了面对世人对话的机会。

也终于,世人愿意听她们的对话,静静坐下来,听她们讲述她们的故事,几番哽咽,辛酸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们在为她们的过去而辛酸时,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

柴静在《看见》里的一句话足以概述这种感受: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希望这次《二十二》的出现,是真正的出现,而不只是昙花一现。

最后,致敬历史,勿忘国耻。

相关文章

  • 从《二十二》的口碑效应来谈群体和个人的关系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三年,只是普通人一眨眼的功夫,这三年,大部分人都在忙着赚钱,忙着工作,...

  • day 69 公关为先

    ?公共关系: 公关即公共关系,是企业和公众群体间的关系。要维护公共关系,先做好公众关系,再通过公众群体所形成的口碑...

  • 就诊日记266—有趣的十大效应

    1.刻板效应 或称刻板现象、定型效应,指对某个群体产生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同样看法和评价。 ...

  •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什么呢?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

  •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我们人类一直是作为群居动物而存在的,即便是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个人主义盛行,强调张扬个性,特立独行,放飞自我...

  • 群体的效应

    容易被煽动,更有压力,也更紧张,在复杂任务中更易出错。更容易虚掷光阴或去个性化而释放出糟糕的冲动。这是群体的负面作用。

  • 从人的群体效应谈安全管理氛围如何形成

    人的群体效应是指通过某些物质或某些事务,引起大家共同为之追求和自觉维护的过程,它包含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求...

  • 群体效应

    群体效应大家不了解,但一定遇到过。 那什么是群体效应呢?群体效应指的是人面对群体的时候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从而融...

  •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它是一种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群体压力影响,从而与多数人产生一致行为的现象。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 实...

  • 从众效应与批判思维

    从众效应推荐的一本书是乌合之众,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在群体效应下,个人会失去判断,会顺从群体的判断,并相信群体的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二十二》的口碑效应来谈群体和个人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ri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