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有高业绩,都想少花时间办大事。这是创造业绩的能力,也是职场人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可是话好说,活难做。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工作习惯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障碍。就像学校里面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差别,不一定是智商问题,而是学习习惯问题一样,工作中的习惯也是需要着力去修正和发展的。但如果改变一个习惯都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万事如意啦?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改变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进化就是一系列改变带来的。这里面有一个人性本能机制是“趋利避害”。改变意味着自身已经拥有的某些习惯、观念的去除,或被置换。因此让改变真实有效的发生,也得回归趋利避害的本质思考中。但改变也有方法,有时候需要反着想。
第一,关于“趋利”的思考。正向思考是,改变的成果对我的好处。反着思考就是,现在的习惯中有对我好的的是什么。大家肯定疑惑了,难道不是要被去除的现有习惯都是坏处和缺点吗?但其实好好想想,一直存在的习惯背后也一定有你需要的好处。拿“拖延症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但是改变的方法千千万万,如果不处理好拖延给你带来的好处,你还是改不掉拖延。仔细想想,拖延的时候内心尽管惴惴,但其实你是有享受的部分在的。比如说下班回家,老婆叫着洗手吃饭啦,但你还是躺在靠椅上歇了,并没有不马上先去洗手。原因很正常啊,你觉得累了。现在最需要的部分是休息,而不是“讲究卫生”。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例子,但也足够说明问题。其他的场景大家都可以试试。列一下你拖延的情景中隐藏的好处。不把这些好处想清楚、处理好了,拖延的问题依然会发生。
第二,“避害”的思考。正向思考是,原有的习惯的对我的发展有哪些坏处,于是增加对改变的动力。反向思考是:那个即将要成为的样子中有什么是自己不确定的,甚至是恐惧的?这个是很多时候自己并没有立即行动进行改变更本质的原因。内在的保护机制是无意识的,它在考验我如何相信一个我从来没有拥有过的经验?当对改变后的样子不够清晰,自身的本能安全机制就让改变的动力能量打了折扣。持续想不清楚,动力值就会越来越低。要改变的那个方向是别人的经验,是社会建构的意义和方向,自己是没有体验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让自己固着在原地。处理的方法是寻找最小目标。找到你可以尝试的一个小小小的改进成果,然后去行动一下。改变的是需要不断建立经验的,因为相信,所以改变。
将视角改变一下,思路就开阔很多。期待大家都能持续走在创造自己好习惯的康庄大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