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释义: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端午节,是我们俗称的五月节,也叫端阳节。在这天我们品尝美味的粽子。说起粽子,各地的粽子大小不一,内涵各异,咸甜兼味,而我家乡的粽子—「肇庆裹蒸粽」以其敦厚结实的个头、丰满香浓的滋味,堪称粽子之王,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这个别有风味的特色美食。

如上图所示,「肇庆裹蒸粽」采用天然柊叶和水草包裹成金字塔型,每个约重一斤(500克),掀开一层层叶绿素满满的柊叶,绵软的糯米与绿豆,甘香不腻的五花肉,就会在嘴里纠缠交融,散发出满溢的清香气…
肇庆人制裹蒸粽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柊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 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
做法:
将浸泡过的糯米和脱壳的绿豆、腌制过的猪肉馅等用模具用肇庆特有的冬叶包出四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和五花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腊肉、腊肠、栗子、花生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特种裹蒸王”。

还可以花点工夫,尝试不一样的风味。
花式香煎:
一是剥叶切片:剥开粽叶,将粽子切成1.5cm片状;
二是热锅放油:建议用平底不粘锅
三是小火慢煎:煎完一面再一面,至焦黄
根据各自喜好,可以加蛋浆或花生酱一起煎,更香脆可口。

端午节两个标志性习俗就是扒龙舟和食粽。今年的疫情变化,广东水乡的经典龙舟竞渡只得搁置,大家都自觉地居家食粽,平和安康地度过节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