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研究时间管理,于是就把市面上可以找到的书和语音课成都听了一遍,结果发现原来很简单。
当然培训师和作者为了完成所谓的规格要求,比如字数、时长,甚至受众口味等等,会加入各种不同元素。
比如,如果一套方法只能写30000字,那么就可能要对书上的理论进行延伸。最常用的方法是讲为什么(原因)。因为原因总是有多,任何人都可以想出非常多的原因,只要作者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
越拖越长比如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拖延症呢?
这里原因就可以讲一大堆,内部自我的原因可能很悠闲,但是外部原因肯定有一大堆。简单举个框架都可以罗列不少。比如我常用“人机料法环”这个框架,那么拖延症至少可以相处5个原因:
1、自己不喜欢做。
2、工具不称手
3、材料没准备好。
4、方法也不对,个人精力没管理好。
5、环境不对,太嘈杂,或者常常有老板干扰。
而且每一点都可以继续展开,实在太多,这就不继续吐槽了。
但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是靠思考原因就能解决的吗?
当然不是。
比如说今天一些老同学在讨论关于如何改掉小孩上学丢三落四的习惯。有的人认为,丢就丢呗,我买足够多的橡皮、铅笔、跳舞鞋(这也能丢,实在无语。),到初中前都没问题。也有人认为,要给她们洗脑,天天念经。
这些方法可能都有效果,毕竟过去我们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我回顾过去的感受,说句实在话,我的丢三落四的习惯,还是没有改。
主要是我爸妈也没有给我养成“早计划,晚总结”的习惯,而他们没有帮我养成这种习惯,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这个习惯。
如果我真·想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就要强制要求他们形成这个习惯。
而我对于孩子的要求很简单,直接听话照做。
当然,我所说的听话照做,并不是要他们像机器人一样,什么都听话,只是每天的日常工作,必须养成习惯,比如吃饭、洗澡、睡觉、喝水,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要而已,毕竟孩子还小。至于他们怎么玩,该怎么疯,我也是尽量让他们自由发挥,在他们的各种活动中,慢慢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后在兴趣爱好上再养成习惯,有助于帮他发展个性特长。
不知有啥好迷茫的至于说解决问题,即使不知道原因,是否也能解决?
当然是可以的。我们现在学的很多管理课程,尤其是MBA的课程体系,大部分以来源于美国的MTP(英文全称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培训系列而来。当然MTP是偏重思维方面的训练为主,但是这套方法本身就是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前提假设是中高层人员不需要实操,这些受众只需要理解高层战略目标和分解任务为主,他们真正要做的是搞定人,真正实操的工作是不需要的。而且这个人群的学历水平比较高,所以偏思维和纸上报告为主,因此这套方法论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如果真到了一线主管的层面,由于一线的认知水平和他们面对的基层员工,他们的思维和交流习惯于简单粗暴。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找原因,他们更多的是不逼逼,直接动手。他们很多时候是凭着直觉做事,而不是分析,所以对于他们,只需要养成做事习惯就可以。
也就是说,
中高层要养成思维习惯。
基层主管要养成做事习惯。
而这两种模式,本身在学术上也是处于两种流派,一种叫认知学,偏重记忆、分析,另一种叫行为科学,偏向以行为习惯解决问题。
如果多看一些国外书籍,就发现大部分的国外的方法论,都是以行为习惯为研究。但是国内是以意识形态出发,所以我们更偏爱认知学科。
只是想,不会失败以上也是我关于原因的看法,而对于真正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当年在诺基亚体系做过几年的车间主管,我们常常因为很多损耗率的问题在争吵,因为质量问题太多。质管部门常常能找出很多原因,开会的时候声音也很大,但是他们在生产部面前依旧嚣张不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产品质量并不是靠检查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
质监部门,是辅助生产部门的,有时候说句得罪人的话,是擦屁股的,毕竟交期很紧张的时候,就需要质管部酌情调整标准,同时跟客户沟通。
不是说质控部门没用,只是大家职责不同而已,但是我们想说的是,结果是做出来,而不是想出来、分析出来的。
正南怀瑾老师说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真正的高手,总是每次把准确的事作对,而大部分普通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犯着各种低级错误。
而我们真正要做的,只要把基本要做好的工作做到位,就够了。
说道到位,这就要求对于工作的边界(或者说前提条件)和结果标准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热衷于健身,但是健身的目的,是为了让肌肉好看,而真正进入其他竞赛项目,大块肌肉会成为累赘,比如在搏击项目,肱二头肌过大会导致出拳速度下降,这在比赛中将是致命的,所以各种格斗项目中,训练项目是以提高反应速度为目的,而不是肌肉好不好看。再举个栗子,很多人做深蹲训练,是为了增强大腿肌肉的爆发力,这对于短跑项目是合适的,但是在长跑项目中,大腿肌肉过大会增加体重,自然也会影响长期奔跑的速度,所以并不合适。
番茄色的钟,不是番茄钟如果说到时间管理,因为时间管理本来是属于个人素养训练的范围,我们常常讲的番茄钟,其实是属于个人训练的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尽量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使用,也就是要找到尽量能不被打扰的环境进行番茄钟工作法。
但是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销售,在工作当中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和想法,这时候番茄钟工作法可能就不适合在工作时间段使用。当然在下班后的时间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客户也基本下班了,毕竟客户是工作狂、拼命加班的很少。
就算是时间管理这套方法,对于不同人适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人做事比较琐碎,所有的工作都事必躬亲,这时候,时间管理的方法中的清单法,对于他来说,就是用来帮助他习得断舍离,写的越少越好,实际上,他写的再少,也会那些马大哈写得多。
相对地,对于那些心比较大的人来说,就要求他多写一点,因为他粗枝大叶,常常会把一些细节给遗忘掉,所以这也是他们需要通过清单训练而变得更加做事跟细致,考虑得更周到。
这些都是关于边界(适用范围)的关注,说到底,我们如果要学会一项技能,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后了解一套方法论,但是方法论本身也是一套逻辑而已、至于真要把它落地,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用范围)才能真正落地。
如果想有人用一套方法解决所有问题,那想法太美好了。说明吃得亏还不够多,。
至于怎么才能成功?
多试几次,慢慢调整。按照自己的结果要求不断调整,才是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