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染心田
从平凡到非凡,专注一件事就够了。
01
“一生做好做精做成一件事”是六小龄童在《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纪录片点映礼上接受记者采访所说,而他自己也是这句话的积极践行者之一。
从“猴戏”到86版《西游记》的孙悟空,六小龄童的一生可谓与“猴”密不可分。生在“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拜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猴子,就如同他所言:“你必须跟它朝夕相处,才能捕捉到它的各种状态。”
为了演活孙悟空,尤其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灵气逼人的眼神,六小龄童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尽管比起其他人而言,他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和后天机遇,但他那高度近视、略带散光的双眼一开始可是拖足了后腿。
为了把发散的眼神变得坚定、有穿透力,六小龄童在《西游记》拍摄期间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做的三件事,即凝视太阳、用目光跟踪乒乓球的弧线、追逐香头的光亮,也正是这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总算练成了,难怪有观众说“吴承恩赋予了孙悟空生命,而六小龄童赋予了孙悟空灵魂。”
六小龄童的成功离不开“专注”二字,就像原中国首富陈天桥所说:“成功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偏执狂’,他们如果看准了一件事,就会一直坚持干下去,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轻易改变方向,直到有所收获。”
著名社会行为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也在《异类》一书中提到“10000小时定律”,他指出:天才之所以非凡,并非天生如此,而是持续了10000小时的持续练习,从平凡变成非凡。
因此,我们不必事事都厉害,只要把有限的时间用来深耕一件事,长此以往,你总能做出使自己吃惊的成绩来。
02
可要做到专注一件事并不容易。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做一个多才多艺,到哪里都可以闪闪发亮的人。以致于到了后来,许多人成了父母,也就把这当作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用以要求他们的孩子。
“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句子,也因此,除了沉甸甸的背包,孩子们的业余时间也被密密麻麻的行程给占满了,画画、钢琴、舞蹈、书法……别人家孩子会的,我们家也一定要学!
殊不知孩子们更向往的是去一次游乐场,看一集动画片,和小伙伴们疯疯闹闹一下午,而不是在陌生的环境里逼着自己做一些不想做的事。
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捧回家,父母脸上露出“吾家初长成”的欣慰与自豪,可在这背后的却是孩子无声的妥协与挣扎。也许待他们长大成人,这些用珍贵的童年时光换来的奖状、奖杯全然没有了用武之地,至少在现在,是这样。
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的故事,自信满满的莫泊桑向福楼拜说起自己的日常安排,一脸得意:“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多么棒的安排呀!读书写作、弹钢琴、修理汽车、踢足球、制作烧鹅、种菜,这个小孩子一定不得了,普通人肯定会这么想!但福楼拜却一针见血问到:“我还想问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
这下莫泊桑可为了难,是呀,时间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看似学了挺多东西,却没有一件是做的特别好的,不像福楼拜,专心的将自己的时间全用于写作,早上要写四个小时,下午也是,晚上也是,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能干的不好吗!
顿悟的莫泊桑这才下定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这才有了后来轰动法国文坛的《羊脂球》,才有了“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正如罗曼·罗兰就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人的精力始终有限,越长大,可供支配的时间越少,这是我们都已经经历了的呀。
看似“什么都会”,却也“什么也不专”,这样的苦尝一次也就够了!
像莫泊桑一样,和兴趣爱好来个了断吧!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敢的放弃一些东西,剩下的那个才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和反复咀嚼的。
不必随大流,不必听从别人的意见,再小的梦想,也值得被肯定,只要是你最想要的那个。
03
但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你得受得住诱惑,扛得住打击,任凭身边事物如何变化,只要心中信念不变,哪怕犯错、遇挫,都是人生常态,都是值得反思、提升自己的契机。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歆羡于别人的成功时,也理应看到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千万别酸,毕竟没有谁一开始就天赋异禀,不用努力就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但凡一个成功的光环下都有其持续的付出,无论是谁。
就像那位用一支铅笔就能将雪画活,连普京都大加称赞的“雪魔”——一位名叫Guram的七十四的老画家所言:“这世上没有神魔,如果有,也只是纯粹、用心,把一件事反复做。”
而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也是你离成功还差的那一步。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