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真的慈悲

作者: 馬境悅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1:13 被阅读44次

            “愿:看到我文字的人都能种下解脱的因,都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也许,正是她当年的发愿,所以,才在出家后的某一天,我遇见了她的文字,遇见了她。

            彼时,她写道:“曾经,我是那样一个,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自恋,在金基德的电影里颓废,在浩瀚网络中沉迷的女子。我热爱文字。内心纤细敏感。多年来,我以写字为生,醉生梦死一般,穿行于上海这座物欲横流的城市。在那些点燃广告人梦想又让人梦想幻灭的广告公司,消耗了青春。我用我的笔,誊写无聊的、自欺欺人的文字,以此获取房屋、饮食、服装、红酒、沐浴盐、薰香、书本等种种享乐的资具;我用它涉猎爱情,调侃人生,填补漫长而清冷的夜晚。”

            对于文字,她有着比常人多很多的领悟力、觉知力、表达力,她多愁善感,她读过很多书,她写过很多文字,散文、诗歌、影评、小说……读到她的文字时我都想象到在每一个清晖的夜晚,她文思泉涌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样子。她同样又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特殊热忱的人,她喜欢侍弄花草,喜欢熏香,喜欢音乐,喜欢与三五好友在和煦的阳光下喝着茶说体己话。对于爱情,她有着张爱玲的感性,又有着林徽因的理性,她像临水照花人,也像那个是爱是暖是四月天的林才女。她知性、体面、有才华。

            许是她与着张爱玲有着某种不可思议的缘分,才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继而再颠沛到另一座城市。在上海,她买了房安了居,日日重复着她热爱的工作,她把爱好变成了工作。她勤劳、好学、聪明,她没有亏欠过生活,生活也厚待她,她是生活的勇士。

            她符合女孩儿所有优秀的品质:善良、勇敢、自尊、好学、聪颖、智慧。

          她也一直聆听着她骨骼里宿命的声音。

          直到2010年9月,她在网上看到《智悲佛网》上的“行者随笔”系列,这些文章瞬间抵达到她的内心深处,作者文笔质朴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总能恰到好处引发读者的深思。她的命运在从遇到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那一刻起,有了新的启示,如她所说的,她在遇到大恩上师那一刻就像是迷失的孩子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的甘露法语,在佛法的教言中滋养着灵魂,她有了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所钟爱和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文字有了深深地质疑和鄙视,她的文字比起来充满着贪欲、情执、晦暗。

          在“行者随笔”系列里记录了一群身着红衣、内心纯粹、神色安然、庄严肃穆、清贫祥和、一边研习着佛法,一边利益着无量众生,过着独立而又清明生活的人。她是如此神往着这个作者笔下的神秘之地,她又是多么钦佩好奇作者笔下的人群。在佛法的滋养中和对笔者的赞叹中,她默默在心中发愿:自己的文字也要像随笔作者那样充满着智慧,给人启迪,予人深思。

            于是,2011年3月14日她终于走进了那片她神往已久的圣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见到了她曾经不敢想象的那片国土。无数人因不同的原因走进喇荣,也因着共同的愿力留在此地。也许她早就该知道,在不久的某一天她也会成为那片红海中的一分子,她也会成为那个行者笔下的那个人。

            在喇荣,她住在了行者笔下的红房子里,亲眼见到了视频中传法已久的索达吉上师,在庄严的大经堂里离上师最近的地方听经闻法,听别人讲考,她印象最深的是21岁的女法师,还有十岁的小居士,她们在成千上万的僧侣中的注视下,在上师的法座前,滔滔不绝、逻辑清晰地发表着对经论的理解。她惊喜。因着十岁小居士讲考的《宝性论》用佛陀教导的空性道理来对治自己对长发的贪执,“我”都不在了,何况我的头发呢?她忍不住反问自己。

            学院闻思氛围紧张、有序、系统,她没有懒觉,她不再认为小资情怀是必须,只是她好像变得更感性了,会因为一个齐她半身的小喇嘛吃力为她撑伞而感动半天。在喇荣的一切都令她感恩、感激、感动。所有人都是她的善知识,都是她值得顶礼学习的对象。她敬畏,她凝噎,她情到深处。

            后来,回到上海,她毅然决然地分手了。从喇荣回上海仅半个月时间,她卖了房、处理了零碎杂物,有的东西结缘给了道友,有些寄去了喇荣。

            她和他,因为共同的信仰,共同价值取向走在一起,曾经他说过,如果她选择出家他会尽力为她制造顺缘,包括父母,她百感交集。如果她不选择去喇荣,在四月份将会成为他的爱妻,她们将会有一个温馨的家,有儿女膝下承欢,有慈祥的双亲需要孝养。

            周六共修,她再次听到益西堪布慈悲的教言,日本地震了海啸了。面对生活,一边是他的温柔长情,一边是她对灵魂深处的叩问:“无常到来时,连命都会没有,还有爱情吗?小情小爱和佛陀的大爱比起来又是多么的渺小和狭隘自私。”她纠结着。她既不能忍心抛弃眼前这个深爱着她的男人,也不能违背自己心中弘法利生的誓愿。

            毕竟是个感性而又深情的女子,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她不想带着歉疚无情地离开,更做不到洒脱自如地离开。她很感恩他对她的尊重,同是三宝弟子,同是出于对上师三宝的恭敬虔诚,他们一直坚定的守持着彼此之间的戒律,对她有着绝对的尊重,她感恩。她抱着最后一丝彼此可以做好灵魂伴侣,又能精进修行,实现弘法利生大愿的幻想……

            然而。

            除了有一日彼此一起念了早课、观修、闻思、念晚课外,其余时间都用来散乱了,不是下班的疲累就是对彼此的执著贪恋。

            她终于,还是失算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真的不能。世间没有双全法,她懂得了。《佛子行》中讲:“一切妙欲如盐水,欲享受之欲增添。”最后一丝理性告诉她,随顺了父母之愿,满足了自己的贪欲,然后呢?能带给父母的不过是短暂的快乐,于彼此,不过是贪欲情执的助长,并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短暂如泡沫般的快乐消散之后的痛苦,她懂得,他亦懂得。和无始劫轮回的苦难比,这短暂的余生作为赌注未免代价太大。对不起生生世世的父母,对不起上师三宝的深恩厚德。

            所幸。

            理性战胜了感性,愿力敌过了业力。她选择了那条光明的解脱道,潇洒作别,满了所愿。她们因共同的信仰相识相知相惜相爱,又因共同的信仰相别相离相祝福。

              在喇荣,她会继续着她曾钟爱的文字,只是她的文字中多了智慧、多了法喜、多了利他精神、多了对上师三宝的无限感恩。

              我与圆唯师的相识,不再是从那次作为弟子在她面前紧张的讲考法义开始,而是从我真正读到她文字那一刻开始,从渐次懂得她文中所表达的意义开始。

              我们曾经共同的欣赏者,张爱玲女士曾说过:“出名要趁早啊。”同样是她,也说过:“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因为懂得,原来,真的会慈悲。

          圆唯师带给我的思考不止是对法义的理解,还有我对未来灵魂深处的安放。我想,我会对圆唯师说一句:“感恩您,是您让我懂得修行该趁早啊。”年轻的生命,会因精进而更有意义。

                                              圓果笔于成都。

                                            2019年5月1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懂得,真的慈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af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