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来解释最适合不过了。你知道的,做不到的,便不是真知。真知即是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良知就是本心,理性的本体,理性的来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
良知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存在之本源,从存在之本源的意义上来讲,它是我们人的生存本质,存在的本质,和最高的天道本质实现同一。并且这一同一性,作为本源的,同一存在的表达只能通过德性来完成。
第二层面:德性之本源,从道德本源意义上来讲,他是我们道德活动之所以可能的根源。
第三层面:理性之本源,从理性本源意义上来讲,它是我们一切知识活动之所以可能的根源。同时也是我们在现实与经验当中实施是非判断的根源。
因此很多道理我们自认为从小就知道,可是这些道理并没有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当中,在王阳明看来,这并不是真知。就像将百科全书储存在电脑里,电脑并不因此而“博学”一样。
如果把孝敬父母当做知,实实在在的在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过程不仅是你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表达你知识的过程,知行合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知就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完成,知识的最后形态是什么,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知和行作为过程的统一体,就叫知行合一。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口。
我们的心就是一面镜子,当我们不断的学,不断的学,我们的心可以做到像明镜一样,当一件事物放在面前就会完全的呈现出来,达到知行合一。
把我们所知道的道理通过实践做出来,就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