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
——鲁迅
小时候是极讨厌鲁迅先生的。老师总让背:鲁迅,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比家里的电话号码都熟。也极不爱看他的文章。一句话,老师就能分析出一大段来,晦涩难懂还得背诵默写。
现在却爱极了鲁迅先生,爱极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刚看完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最喜欢的还是《呐喊》。《彷徨》里的文章更有深度,就像《肥皂》一篇,让你感觉体味到了很多,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还是又百度看了很多书评才明白里面的深意。但《呐喊》就不是了,颇对自己这个二吊子的水平。
并不一定越深奥的书越好,你看不懂的,就只是拼凑在一起的文字。看书,似懂非懂的程度最好了。
-1-
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有一种尖锐性在里面,中国人的麻木,脆弱,多疑,寡断。任何人看不到的,不想说的,不敢说的,都会被鲁迅先生挑在明面。像把肤若凝脂的皮肤给挑开,让你看到下面溃烂的伤口。让你看到,你才会知道自己有病,或者是想到自己有病,才会去治疗它。
中国人素爱遮掩,宁愿病入膏肓也不愿意撕开自己美丽的面表。他们或许不知道,或许装作不知道,总之是讳疾忌医。而鲁迅先生就当了这个执刀医生了。抛开,让我们恍然大悟。哦,不止我这样啊,那就光光明明的请个大夫吧。或者,哦,原来这是种病啊,赶紧赶紧请大夫 。
虽然这个大夫开的汤汤水水也并未有多大的效果。
尖锐的东西大多都冷酷,但鲁迅先生的文章却只严肃不冷酷。相反,有种悲天悯人的慈悲在里面。有人说他是汉奸式的文学家,他处于战争年代,文章里却少见与外国斗争的笔墨痕迹。反倒只写了中国的革命,中国人的麻木。我却觉得,这该是一种更深沉的爱,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从他文章中就可以看的出,文章中他笔下化为他的自己,也是深深的抛开,自嘲式写法。他也深切了解自己浅露与麻木。他从来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傲慢的旁观者的位置。他对当时的中国失望,对当时的中国人失望去。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不是其中一员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2-
喜欢鲁迅先生不只是因为他是理智,而更因为他懂得所有的麻木与不堪。却能仍然的温柔的对待生活,不愤世嫉俗。
他一生喜花,他在他住的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夹竹桃,石榴,紫瑾,桃花……爱花也会养花,他住的院子里总是有种岁月善待的样子。他也爱看戏,咿咿呀呀的戏文,让他时而皱眉时而欢悦。他也会篆刻,懂养鱼,会时装设计,懂绘画。他总爱做各种没做过的奇奇怪怪的事情,他总爱说,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他是一个民族战士,却活得这样的岁月缱绻。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他该是有大情怀的人,出世入世都恰和得当。能偏居一隅,也能波澜壮阔。这也是我们当今仍然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原因。深切的自我刨析,残忍的动手,温柔的善后。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鲁迅先生对我们留有祝福,希望我们开始一种从未所经历的生活,不像他。但我们当今仍需像鲁迅先生点。
像他也不像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