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科学怪猴先生其实是偶然,却说布尔维克一号在在网上浏览到了科学怪猴的漫画作品后,觉得很有意思,随即联系其人开始了关于漫画艺术的交流。作者科学怪猴得知我们的工作方向是视觉设计之后,主动提出让我们为他设计一款属于他的个人工作室logo。”
科学与怪猴
进行一些简单沟通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相关的工作。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这种专职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在超出自己认知的领域保持着艺术家那份与生俱来的自以为是——但是布尔维克人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信地接受了怪猴先生的委托。
科学怪猴先生对本次工作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科学”和“猴”是主要表达的意向
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结构简单,要让人看一眼之后就能简笔画出来
于是,布尔维克人进行了一波素材创作:
科学怪猴项目素材创作稿件(draft of howler monkey,2018,©️布尔维克视觉设计/BWD Design)
素材归档的时候项目组已经可以说是心态爆炸了——这个怎么变成一个logo?这个猴子是不是也太猴子了一点?但布尔维克人还是尝试着利用logo的常用法则对图形进行了编排。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三个图标:
科学怪猴项目素材创作草稿(draft of howler monkey,2018,©️布尔维克视觉设计/BWD Design)
这三个初稿出炉之后布尔维克人不禁感叹:
“这是三个什么?怎么一点都没有科学怪猴的感觉?”
看来,这种生拼硬凑的办法确实是不可行的。
于是布尔维克人尝试着对“科学”跟“怪猴”两个主要意象进行分拆重构再融合,于是有了下面两个终于有一点像LOGO的玩意儿。
科学怪猴项目素材创作稿件(draft of howler monkey,2018,©️布尔维克视觉设计/BWD Design)
让我们来看一看科学怪猴老师对于这个初稿是怎么评价的:
“你们把画板全选清空吧”——儒雅之风,有礼有节,在保证礼节性的同时对项目进行了颠覆性的指导——相信科学怪猴在漫画创作的时候也被客户这样要求过。
项目组就这次与科学怪猴先生的对话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展开了积极讨论。经过学习讨论,布尔维克人总结了怪猴先生的讲话精神大致为以下三点:
太复杂
瓶子太圆
抽象表达“猴子”
布尔维克人积极响应怪猴先生这次修改的创意诉求,并深入讨论、贯彻落实,对现有的logo进行了修改。项目组迅速创造出了第二稿:
科学怪猴项目素材创作稿件(draft of howler monkey,2018,©️布尔维克视觉设计/BWD Design)
我们再来看看怪猴先生这次的反应:
显然,这次的改动让布尔维克人的努力距离怪猴老师的满意更近了一步。但是这个“猴的概念”成了布尔维克人到达山顶的路上的最后一道沟壑。
怎么去表达“猴”这个概念呢?
这个问题几乎成了每一个布尔维克人共同的牵挂。直到有一天,设计项目组二号技工在不经意间看到一张安迪·沃霍(Andy Warhol)的作品。
安迪·沃霍为地下丝绒乐队设计的专辑封面。
香蕉令人茅塞顿开!于是项目组立马召开修改会议,制作出了下面这个方案:
科学怪猴项目素材创作稿件(draft of howler monkey,2018,©️布尔维克视觉设计/BWD Design)
怪猴先生最终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认可、满意:
科学怪猴先生在现实中应该是一个豪爽的人——在方案确定后不再比较,不再犹豫,甚至连简单的优化也未令做(当然我们后期进行了优化)。也许这就是艺术工作者天生使来的豪迈吧。
总结:
这次logo设计的过程并不漫长,但也有些波折。我们仅是截取了部分历程进行展示。设计不同于艺术创作,甲方的想法对于设计来说尤为重要,像怪猴先生这种具有独立思维的甲方其实只需要设计师运用设计语言把他所想象的logo实现出来而已。
引导甲方表达他对项目的思路是每个设计师必备的技能,如何高效地总结归纳甲方给出的信息也是设计师的必修课。
下一期,布尔维克二号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整理、归纳信息的方法
订阅公众号,不再错过我们的更新
-布尔维克人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