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最早一批的80后独生子女早已担当起父母的角色,年轻的父母们都很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越多,和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越多,孩子感觉会越焦虑;父母对孩子越关注,敏感型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也会越大,因此产生的问题儿童也会越多。
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分的爱,过多的爱,不适宜的爱,对孩子来说既是个枷锁,也是个笼子,象征着束缚和禁锢。所以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依然是很大的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密切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心理障碍是童年时代未能解决问题的后果。家庭是家庭文化压抑的媒介,家庭是对孩子无辜的教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有可能滋生心理问题。
阿德勒说过,通过鼓励和支持,可以减少儿童的自卑感,使他们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家庭生活,忠诚宽容、相互帮助的家庭氛围,都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为孩子感到遗憾,纵容或过度保护儿童,忽视或虐待儿童,都是错误的养育儿童的教养方式。
图片发自网络而问题儿童真正的问题并非是儿童表现的症状,而是家庭的紧张状态。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母亲的过度保护和病态的父母养育方式。最重要的起源是问题儿童与父母以及有意义的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即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夫妻之间的问题会以孩子的问题重现。
父母之间的问题和冲突主要是因为他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养育方式。
比如,一个妈妈脾气火爆,点火就着,像炮筒子一样,一个爸爸温和如玉,面面糊糊,像闷葫芦一样。这对夫妻,一个认为孩子需要保护,一个则认为他们需要自食其力。
由于两个人性格和视角的对抗和角力,相互削弱彼此的效力,两极化极端地处理矛盾,而非平衡地对待孩子,不发生冲突才怪。
在婚姻冲突的夫妻中,往往一方(多数是母亲)与孩子关系过于密切,而较疏远的一方(多为父亲)则是处在公开隐形的位置上。
一个注重情感连接的妻子,因得不到丈夫的关注而沮丧,随着丈夫的疏远,转而追随她的孩子,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情绪反应很敏感,从而陷入三角关系,并开始以某种方式付诸行动,从而出现问题儿童。而孩子的问题又将父母拉到一起,或是让父母因为处理孩子的问题而发生争吵。
图片发自网络想要有效的解决问题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夫妻之间的不愉快和冲突。重新建立家庭中适当的代际界限,来处理有问题的家庭结构,才能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
小Q因为抑郁症,而且有自杀倾向来求助。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亲出外工作,母亲照顾家里,家里有18岁的她和15岁处于叛逆期的弟弟。弟弟经常不做家务,也不收拾整理自己房间,都是小Q帮忙整理。小Q一直是妈妈的好帮手,帮妈妈照顾家里和弟弟。
这个家庭结构里,是一个过度操劳的母亲,一个不起作用的父亲,一个父母化了但没有权威的女儿,一个折磨姐姐的叛逆的弟弟。
小Q是一个父母化了的孩子,她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丈夫和妻子亲密关系的障碍,她还干扰了父亲指导和控制弟弟所作出的努力。
这个家庭的价值观里强调忠诚、善良、支持和照顾,任何直接的挑战都会让他们感到危险。小Q是个好人,一个随时为别人待命的好人,但她生活得却很辛苦,很艰难。
她被妈妈爸爸和弟弟困在了爱的监牢里,没有自我,没有自由,谁能打开笼子解救她呢?谁又有笼子钥匙呢?
女人在家庭事务中一半是管理者,一半是没有薪酬的工人。在这个家庭结构里,母亲选择一个孩子,通常是女儿或是长子,成为她的帮手。当家庭的重任全部压在女儿身上时,她代替父母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就会出现问题。
小Q对母亲的角色过度卷入,对代理父亲的角色过度投入,才使得她深陷爱的枷锁,只有让她看清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她的问题,才能促使她改变。
其实,过度的爱是个金笼子,钥匙一直在你自己手里,你找到了吗?
图片发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