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号挑战第13天】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6/3-1:指向素养的目标

【2号挑战第13天】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6/3-1:指向素养的目标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21:35 被阅读0次

    第三章为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设计,整整50页,花了一个上午才看完。关书,什么也想不起来。那就静下来,一个点一个点梳理。如果连书中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如何走向理解?没有理解,又如何走向实践?虽然觉得学习很紧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老老实实地梳理,熟悉相关内容,再联系昨天晚上导师的讲解和榜样学员的分享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强理解,再尝试去做设计,进课堂。

    1.导读页

    素养目标是一种行动模型,由多种成分构成。而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内核。它就像鸡蛋里的蛋黄,尽管需要蛋白的支撑,但蛋黄的内涵是最丰富的。没有大概念的素养目标是空洞的,只有理解了大概念,我们才能行动。

    根据这里面的关键词,引出几个问题:(1)素养目标的行动模型是怎么样的?(2)大概念是如何在这个行动模型里体系?(3)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怎么行动?

    既然读了前面两章,勾画了,批注了,梳理了,写了预习作业,也听了第一次讲座,可是这三个问题,当我想要试着去回答时,大脑一篇空白。第一问里的那个素养模型是前面呈现的那张单元概念图吗?隐约记得左边是本质问题,右边是单元大概念,中间有概念,有案例,很多图形关联起来。如果是,第二问就应该变成:在单元概念图里,那些本质问题和单元大概念是怎么提炼出来的?第三个问题可以转换为:给你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你怎么作出一个单元概念图的案例呢?看来我前面学习的都是一堆惰性知识,无法迁移运用?不着急给结论,先去细读书籍。

    2.第一小节,指向素养的目标设计

    2.1认知目标转型

    最近在共读安德森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对于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轻松。从布鲁姆的六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到安德森等的二维目标分类中的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和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到后面埃里克森提出的二维(教学知识点/技能本位模式)与三维目标模式(KUD 模式,图见P126),再到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提出的明确内容优先次序的框架(图见P127)我们能看到整个认知目标的转型历程。尤其是最后一个框架,三个嵌套的椭圆形,外层是需要熟悉的知识,中间层为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核心层是大概念+作为理解所建构的大概念+核心任务,与我们马上要做的大概念教学联系越来越紧密。这里还涉及到具体目标的书写,即预期学习成果分为三层:学习迁移、理解意义、掌握知能,中间层的理解应该是指向对大概念的理解,没有理解,就不可能发生迁移。原文说到理解大概念“统摄着掌握知能”,我不是很明白。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会发生吗?这里“统摄”的本意是要说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最终要指向大概念的理解吗?

    本书反复提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那本书就在床头,是一本400页的厚书,应该是学习《大概念教学》这本书应有的背景书籍,我一次也没有翻过。因为疫情、地震、网课,无形中多了很多教育教学任务。最近要完成学校的任务,领导还给我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10号之前完成,预估要20个小时,要完成学术团队的作业,要完成语文研课的作业,还要完成每周一次的小组共读,上哪儿找时间看呢?我看得懂吗?先把所有问题摆出来,再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既然选择了这个团队的学习,一定要全力以赴。

    大概念这么好,我是不是也应该找几个大概念来统筹一下最近十天的工作呢?开个玩笑,娱乐一下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号挑战第13天】大概念教学读书笔记6/3-1:指向素养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jw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