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初,性本善?
人生来是善还是恶?这个哲学争论经常被人拿来与我争论。大多数人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而与之相对应的观点认为,给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孩子在天性里有向恶的倾向。
毫无疑问,我赞同前者。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善恶之分,看你如何区分。
一个学龄前的小孩子身上所表现的“坏”,真的是孩子本性很恶吗?不见得。在我看来,那不过是因为成人在不理解孩子的情况下肆意限制孩子的行动,阻止他们探索世界,比如,孩子其实就是好奇地摸东摸西,但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实在是令人有些厌烦,可是成人的行为又何尝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于是受到阻碍的孩子难免会大力反抗,这种反抗就成了成人眼中的淘气和“坏”。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是成人引发了孩子为进行正常的成长锻炼而做出的激烈的反抗。
为了让自己在精神和生理等各方面都能不断成长进步,孩子会想尽办法从成人的身上学到有益于自己的知识,哪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一些有违成人意愿的方法。孩子之间爆发冲突和竞争的根源也与此类似,他们需要通过竞争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不给他们设置障碍,孩子的这种反抗和竞争还会存在吗?
我们可以预见,代替它们的将是孩子更强有力的成长态势。当然,要想达到这种状态,仅仅靠学校和老师是不行的,它还涉及家庭教育。
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坏孩子”,有的只是没有找对成长方向的孩子。
与成人相比,所有的孩子都有改造的余地。他们就像一团正在塑形的泥团,一时的不美并不代表最终如何。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强调说,世界上没有长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在实际教育中,我们会看到无数的“坏孩子改邪归正”的故事。其实孩子本来并不坏!相反,是家乡的错误判断和上纲上线,甚至盲目给他们“定性”,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孩子的“坏”,其实更多是成人的“无知”带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