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多岁刚进职场,每天有很多东西要学,跟上师傅后面屁颠屁颠跑。白天的事情没做好,晚上一定要加班加点弄明白。虽说年轻体力充沛,像那种生活,如今回想起来也只能笑笑。
这是我的第三份工作,也是坚持到最久的工作。很幸运遇到了现任主管,一个能力强的人,做事有条有理,不紧不慢。他还是个爱书之人,办公桌上常备几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谈起工作效率这个话题,他给我介绍了《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02
一位科学家一生可用于研究的时间极其有限,然而世界上的研究主题却多的数不清。如果只因为社会觉得有趣,就选为研究主题,将来还没有来得及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一生就结束了。 —— 利根川进
利根川进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刚入职场的自己。那时,对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试一下。一年内换了几份工作,辗转于几个城市,每份工作都没来得及反思,就匆忙找一下份差事。一年下来,薪水没涨,肉长了不少。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时,也不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儿,一味听从长辈、朋友的意见,草率地把工作选择权交给他人。
结果,也是令人痛惜的!花了3年多时间,才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当初能正确的自我认知,也不会走那么弯路。这好比没有学过自行车的人,永远不理解摔跤的疼痛。
经历这一番惨痛的教训,再次拿起这本书,心里多了一份敬畏与共鸣。原来工作里面有那么多讲究。做事要想清楚真正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而不是一味求快,忙得团团转。先去判断问题,再动手收集信息,组建故事线,划定答案界限,整合资源,最后交出结果。
如果当初我能明白这些道理,就不会在工作中逃避一些该要面对的问题,不会轻易放弃还没有找到答案的议题,更不会抱怨身边善意提醒的前辈。因为这些问题到哪里都存在,换个环境,并不能马上得到改观。
幸好,我在《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学到了对工作有用的技巧,用这些去跟踪解决问题,赢得了职场的一份认可。下面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本书的干货。
04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逻辑结构,清晰而简明。它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介绍一个思考流程,每一流程又有小的分支,分支之间独立不遗漏。下面分别说说每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 议题思考
它包含五个部分,分别为:查明议题、试拟假说,成为议题的三要素,确定议题的信息搜索,确定议题的五种方法。
其中信息搜索最难,也是议题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书中有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
技巧一:接触一手信息
制造业:到生产线或调度一线,与一线员工聊一聊。如果时间充裕,跟他们一起作业。
销售业:前往销售一线。在店门口与顾客交流。
商品研发:前往使用商品的第一线与顾客对话。询问顾客为什么使用该商品?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如何区分?在不同场合应该如何使用?
地方县市:凡事眼见为实。再去拜访与该县市行动相反的县市,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资料处理:原始资料,只观察变化,按特征去理解。
技巧二:掌握基本信息
需要观察以下要素,这些要素为:
1.业内的竞争关系
2.潜在进入者
3.替代品
4.业务上游(顾客、买家)
5.业务下游(供货商、供应企业)
6.技术与创新
7.相关法规
上述七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数据”、“问题意识”、“架构”。没有数据,业务讨论就无法进展。没有问题意识,对话就无法进行。没有架构,议题就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
技巧三:避免信息搜索过头
信息量在某一范围与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正相关,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适得其反。“知识”的增长并不会带来“智慧”的增长。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第二章 假说思考
本章主要谈了如何利用MECE架构查明与分析议题、分解议题,并编辑故事线。这里重点谈谈编辑故事线的空、雨、伞模板。
“空、雨、伞”模板,其中“空”代表“确认主题”,“雨”代表“深掘课题”,“伞”代表“做出结论”。
以下雨为例,这个模式可理解为:
空:西边的天空好晴朗呀!
雨:以目前的天空云朵来判断,短时间内不会下雨吧?
伞:这样的话,出门就不用带伞喽!
第三章 假说思考二
该部分主要继续讨论了“假说思考”,并引入了“轴”、意象具体化、数据获得法等方法,来制作连环图。
这里重点谈谈定量分析的三个模板:比较、构成、变化。
1.比较:这是分析问题的本质,通常确定“轴”是关键,长度、数量、重量、强度可以随机分配到横轴、纵轴上。
2.构成:这是进一步分解“轴”的过程。这时候,你要考虑市场占有率、成本比率等等。
3.变化:主要关注营业额的变化、汇率变化。
第四章 成果思考
该部分主要告诉大家如何克服难题,找出问题的答案,交出有价值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如何快速找到答案:一是拥有多个办法,二要重视循环次数、速度。
要有多个办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避免受同辈压力的影响
2.反复问自己“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3.当一个办法无法进行,快速切换成其他办法
而快速循环可以按下图操作:
思考不要用蛮力,工作不只靠努力第五章 信息思考
该部分把学到的推敲故事线和图表方法,以论文或简报的形式,传递给别人。
推敲故事线分三步走:
1.确认逻辑结构
2.构设计流程
3.准备“电梯演讲”
思考不要用蛮力,工作不只靠努力05
看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想去改进原来的工作方法。从“议题”开始,我想依靠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头脑,向同事、朋友求助,去找出工作中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还想把自己的想法做成图表、PPT,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边动手,一边学习,重新去定义工作的意义,逐步摆脱“苦劳”的困境。
我再也不愿意跟别人比加班到几点,熬夜到几点。只在心里想好怎么去做,把事情做好了,就美美地睡上一觉。人难免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保持学习的能力,才会在工作中、生活里,获得真正的快乐与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