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闲鱼的分享,有很多地方还是蛮有感触的,简单记录一下。
首先,是一个“产品的核心”。
纵观淘宝的发展,从04年到14年,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当中,用户不断地买买买,就导致现在有更多的二手需求需要卖卖卖,因为个人闲置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这就是闲鱼最开始诞生的需求来源。
所以当时整个项目团队就想,可以做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共享资源配置,比如说如果你是个美术老师,你业余有足够多的时间,然后你是不是可以教别人画画?如果你是一个教数字的,你有时间的话是不是可以教育别的小孩学数学?就是将手里所有资源互换。按这个思路走下去的话,需求就特别的大,虽然需求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关键的问题是从哪里开始呢?这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切入点的问题,产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确定一个产品目标,在确定产品目标的前提下再决定产品框架。因此产吕价值观、产品目标、产品框架是层层递进的,而非上来先想这个产品应该长什么样儿。
闲苗的价值观主要有四个:
1、移动化。也就是在这个产品发展的初期,整个项目组就坚决地定位不做PC端,只服务于移动端。
2、天然互动性。也就是说没有嵌入任何旺旺、旺信、钉钉这种工具,而是在商品详情页面上直接点击“我想要”来交流,不通过任何的其他的一个app来沟通。用户点击“我想要”之后就可以直接跟卖家进行交流,而不是直接像淘宝那样放个“购买”按钮。因为对于二手产品来说,没有用户看了之后是不是立马下单而是说会先聊一聊。并且,在这里的在同一个界面完成聊天、购买退款等操作,申请了一个发明专利。
3、人人可参与。也就是说不需要开店认证,人人都可以发布参与讨论,把门槛变得最低。
4、方便交易。前面三个是定量的一个目标,那第四个是一个定性的目标,也就是把交易做延伸,要让整个产品的发货将发布微博、发布朋友圈一样简单,总体来说,总的目标就是交流简单、买的简单。
从上面的分享当中大家可以发现,其实这套逻辑就是对整个淘宝的体系做了精简,那依据这个功能模型势必会成为工具。互联网的发展最先起来的便是工具(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但是作为工具的话你的产品后面就会进入到竞争的一个红海,原因是你能做的别人同样可以做,没有任何竞争的壁垒。
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就是让工具插上内容的翅膀。
因为从产品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很大的一个竞争壁垒,但是为什么不做熟人社区。这是因为如果做熟人社区的话,因为微信有熟人关系,一旦做了就是为她人嫁衣,做生人社区是为了避开火力。一个工具型的产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前面讲过的工具的未来,不然会陷入一个竞争的红海。比如说uc浏览器,他以前只是一个工具型的浏览器,那他现在会做一些内容化的主体,你做电子书从工具变成了内容载体,那这些内容就是他进城的竞争的护城河,比如说闲鱼,鱼塘致使这个社区形成护城河。鱼塘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本地的,另外一种是小众兴趣的,即把兴趣相关的,形成在一起,组织在一起。
现在有闲鱼十几万个鱼塘,然后每个鱼塘其实就是一个小社区,有10%的鱼塘活跃度都非常的高,每个鱼塘都有自己的塘主。本地和兴趣的社群,只为闲鱼的平台延伸,未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自己比较有感触的一点是他会考虑好多年之后的行业竞争,并且最开始的功能就为此布局。
第三阶段是,闲鱼与拍卖的联合,定位成平台。
平台跟业务的关系是什么?从闲鱼来看,它是一个工具+内容的一个产品,然后他怎么样才能从一个社区呢变成一个平台?
所谓平台就是由一个自增强的网络效应,比如说淘宝的商户数越多,就会导致它的卖家数越多,卖家数越多就会导致买家数越多,从而又能够带来越来越多的商户数,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自增强的这样一个良性发展过程。
一般把平台业务有两类,一个A类,所谓A类,就是有助于提升整个平台的网络效应的功能,比如说有粘度、活跃度等;那B类的话就是比如说P2P,甚至是天猫对于淘宝而言就是B类,即通过一些商业化的运作来实现变现的业务。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感触的地方是说,“不能用跟别人一样的方式去跟别人竞争”。
闲鱼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增强A类业务,同时拓展B类业务的想象空间。(所有产品都是以这个目标为发展方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