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自古闻名遐迩,庐山之美,无以言表,庐山之名,自古有之。其风光有“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之美,庐山之妙,吸引了历代的文人雅士,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纷至沓来,他们为庐山壮丽的景色所折服,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图画,成为中华璀璨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已逢妩媚散花峡,不怕艰危道士矶。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敛威。”
宋哲宗元符三年,被赦免的张耒心情愉悦,对未来充满了期许。
这年夏天,他携子游庐山,一路经过妩媚多姿的散花峡,沿途的风景令诗人陶醉,一幅和谐自然画面在诗人笔下栩栩如生。
啼鸟在殷殷劝酒,美丽的青山,就如知心朋友一般,远远地迎面就开怀地笑着。
得意洋洋的白鹭在碧天如洗的空中悠然飞过,跋扈的大风收起了自己的威风,一派清风随和舒畅的模样。
此时的诗人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的感情在哪里,哪里就一时鲜活起来。
白鹭的得意洋洋亦是诗人的得意,清风的舒畅亦是诗人的舒畅。
“到舍将何作归遗,江山收得一囊诗。”这样美好的景色诗人想要把它带回去,于是把它收入行囊,满载而归。
张耒的诗平易恬淡,在一片跋扈将军的北宋晚期的诗坛,他确如一位风标公子。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因为体格比较肥胖,他还有一个“肥仙”的美称。
他20岁进士及第,入仕后曾被授予龙图阁学士,后来还曾担任过润州太守,可见其才华卓越,堪当大任。
张耒擅长诗词,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
他是苏门弟子之一,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性格坚强,深受黄庭坚和苏辙等人的赞赏。
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而与其有密切关心的张耒亦受到牵连,被贬到宣州、复州等地任职。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宋神宗皇后向氏垂帘听政。
彼时,徽宗登基后大赦天下,倒霉的元佑党人得到了喘息机会,张耒自复州监酒起为黄州通判,终于结束了沉沦下僚的处境。
这年六月,张耒携子游庐山,他们在返回途中,顺便欣赏了黄州附近的一些景点。
诗人看见峡谷中野花璀璨,听见小岛上众鸟欢鸣,心情愉悦,诗兴大发,于是就题写了这首七律,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憧憬之情。
《二十三日即事》
已逢妩媚散花峡,不怕艰危道士矶。
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
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敛威。
到舍将何作归遗,江山收得一囊诗。
——北宋 · 张耒
这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将旅途之景与自己愉悦的心情相契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景。
二十三日: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二十三日。
已逢妩媚散花峡,不怕艰危道士矶。
首联的意思是,欣赏了散花峡的妩媚迷人,也就不觉得峻峭的道士矶有何惊险之处。
散花峡:疑即散花滩,在作者贬谪地黄州附近。相传周瑜破曹操于赤壁,孙权于此酾酒散花,犒劳将士,因以为名。
道士矶(jī):在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是从黄州到九江的长江水道上的名胜之地。
首联,抓住散花洲和道士矶一媚一危的特点,大气包举,先声夺人,色彩壮美,音节响亮。
开篇分别用“妩媚、艰危”加以形容,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诗人又以“已逢、不怕”进行连缀,表达了文潜喜欢峡谷里的迷人景象、不惧险峻高山的乐观情绪。
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
颔联的意思是,一路走来,枝头的鸟雀不停地鸣叫,好像逢人就想上去劝酒。壮美的群山就像诗人的好友,远远望去,仿佛正眉开眼笑。
劝酒:劝人饮酒。
开眉:笑,开颜。亦喻舒心。
诗人在写颔联时稍加收敛,使排空而来的气势趋向和缓,以收蓄渊涵之效。
诗人心情陶醉,忘记烦忧,听见鸟鸣便觉得悦耳,看见青山也像是遇到了故人,尽显作者与大自然相处和谐,彼此又可以进行互动,也形象地刻画出作者敞开心扉、拥抱自然的宽广襟怀。
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敛威。
颈联的意思是,晴朗的天空一碧如洗,白鹭气度潇洒,悠然盘旋;江面上风平浪静,一向跋扈的江风,好像也在突然间收敛了威严。
风标:风度,诗人这里称白鹭为“风标公子”。
跋扈(hù)将军:指风,语出《后汉书・梁冀传》,本指梁冀骄横。宋代陶谷《清异录》云:“隋炀帝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颈联写江上景。一白鹭延颈而立,神态清冷,风度翩翩,使跋扈的江风,亦不敢逞威掀浪。
这句采用移情手段,“白鹭、江风”本来不具有人类的情感,都是因为诗人心情舒畅、乐观向上,所以才觉得这些自然景物或得意、或敛威。
“风标公子”出自杜牧的“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世人于是便以此作为白鹭的别称。
到舍将何作归遗,江山收得一囊诗。
尾联的意思是,到家后应该如何馈赠亲友,诗人希望眼前秀美的江山,可以赐予自己满囊的佳作。
归遗:赠送。归家后打发消遣时光。归,通“馈”。
一囊诗:据说唐代诗人李贺出游时身上便背着一个古破锦囊,当灵感到来,得到一二妙句,即写下来投入诗囊中。
诗的末尾,表达出诗人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江山收得一囊诗”,只是简短的7个字,却显得如此豪迈和多情。
既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又体现出作者善于从身边的景物获取灵感,从而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优秀诗篇。
前三联如写意的单轴画,一句一景,一景一意,尾联则以归遣作收束,把景物联系起来,构成色彩鲜明、意境完整的长卷。
随着景点的推移,读者进人种种境界,目不暇接,分享诗人旅途所见和由衷的喜悦。
这首诗整体格调欢快轻松,充满着诗人主体愉快的心灵感受。
词语警拔新颖,快人快意,韵律有回环之美,疾徐抑扬,起伏高低,错落有致,读者仿佛能听到鸟声、风声、水声和涛声。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