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同的老师,对班级管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刚从事班主任的时候,有前辈告诉我:对学生一定要严;一上来,就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要让学生怯怯害怕;不要让学生摸住你的脾气等等。
我感激前辈的帮助,牢记他们的谆谆教诲,把他们传授的秘决当圭臬。
我这样做,学生怕我,班级秩序还算井然。一段时间里,我颇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掌握了班级管理大法,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对待学生,我一味儿地呵斥,从不愿听孩子们的辩解。
我从未对自己的做法产生过怀疑,直到看见一名女班主任和她班的学生关系融洽。
那些明明很调皮,需要重点加以整治的同学,却对自己的女班主任服服贴贴,整天为自己的班主任鞍前马后,冲锋陷阵。
我向那名年轻的女教师请教经验,但那位老师矢口否认,说那几个同学挺乖的,自己根本没有做什么。她的态度很诚恳,我看不出有隐瞒的迹象,而且她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
那么,真的是那几个同学很乖?不了解他们的人可能会信。我才不相信!我上年刚教过他们。他们就是孙猴子。有他们在,“天宫”就永远别想安宁。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既然从他们的新班主任那儿得不到答案,我便自己去找寻答案。
我发现那几个差生,经常到班主任那儿去。可别想歪,是自愿的那种。
他们去了,常帮班主任做点儿小活儿,抬个水啦,拖个地啦,倒个垃圾啦什么的。
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女孩,瘦弱瘦弱的。一看,就不是能干了那种重活儿的人儿。有孩子们帮她,班主任自然落个清闲。她对这些孩子着实感激,话里话外都是对他们的表扬。
班主任的表扬,似乎对他们有无穷的魅力。于是,他们天天帮老师做事儿。
相处多了,自是亲近起来,什么话都愿意跟老师说。从同学到学习,从生活到家庭,方方面面,林林宗宗。在他们眼中,老师就好比自己的亲人,好比自己的朋友。
老师自然阅历要比学生多,经验要比学生多。老师的解惑,当然会让这几个十多岁的娃娃钦佩不已。或者说,是因为学生亲近了老师,而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吧。不是有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嘛。
想明白了这点,我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教育教学来。作为男教师,力气比学生大,提水呀什么的,从不需要帮忙。尤其是本人信奉“师道尊严”,从不愿把自己的柔弱展现给学生,总希望做学生心目中的“神”——无所不能。
也曾经有几个同学说,老师,我们帮你抬水吧;老师,你有什么活儿,让我们帮你做吧!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板起面孔,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学习吧。学习好,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
他们自不愿在学习上“帮我”,其他方面,我也不愿他们帮我。
现在想想,正因为自己的“无所不能”,才关闭了学生亲近我的大门……
改变一个孩子,方法有很多。但对于一个讨厌学习的孩子来说,千万别直接用成绩、学习刺激他。我们大可换个角度,曲径通幽。
比如,适当“示示弱”,给学生个表现的机会,亲近你的机会,不就成学生的朋友了吗?关系拉近了,你的话不就可以影响他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