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短篇小说
腥风血雨的民国十八年

腥风血雨的民国十八年

作者: 春晖_21fa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3:08 被阅读135次

    (一)历史背景

           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冯玉祥的国民军从陕西进军甘肃,成为新的统治者。

           来到西北甘肃,国民军想凭武力镇服这里的少数民族刁民。在统治河州的一年中,国民军焚烧了河州境内全部一千多座清真寺。为了铲除境内地方穆斯林门宦势力,枪杆子直指回族群众。白天,国民军经常出兵清乡,后面率领着一部分汉族地方武装,进行烧杀抢掠,屠杀回族群众,焚烧清真寺。当时,部分不明真相的汉族群众也跟在国民军后边,四处纵火抢劫。黄昏时候,国民军收兵了,带着抢劫的战利品凯旋回城。太子寺境内遍地烽火,浓烟滚滚。

         当时的宁定县境内,社会动乱,土匪、兵痞猖狂,兵匪一体,明目张胆的抢劫,疯狂的杀人、放火,回族老百姓毫无安全可言。常听老人们说起当年往事,一听国民军来了,全村男女老少纷纷逃离家园、一路躲避逃难的情景;那些没有来得及逃走的老百姓大多惨遭杀戮。至今,经历过此事的老人们仍然心有余悸。

         当年,回族老百姓为了逃避灾难,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拖儿带女,去远方逃难;有的躲进偏僻的山沟,过着穴居生活;有些年轻力壮者,白天翻山越岭,逃进深山,等到了晚上偷偷地回一次家。那些老弱病残,只能藏在自个家里的窑洞里、草堆中听天由命。逃命的那些日子,心总是无法安定下的......

    (二)惨绝人寰的杀人大惨案

         尽管四乡的回族老百姓想方设法,逃避躲藏,但依旧躲不过冰冷的枪杆子。当时,被杀害的回族群众不计其数。宁定县每个村子的回族老百姓都有被国民军残酷杀戮、迫害的无数案例,手段极其残忍。

    案例之一:石那奴村民洞穴烟熏案。

         麦藏沟是石那奴村背靠北山的一道狭沟,够深约5千米,比较隐蔽。在民国十八年社会动乱的大背景下,石那奴村民在麦藏沟深处西侧的悬崖峭壁上开挖了四个避难洞穴,洞穴距离地面高约20米,洞内呈U字型,留有两个通风口,内部比较宽敞。每个洞内可容纳50——60人。

         每天清晨,国民军出城清乡之前,逃难的回族群众赶忙出门,扶老携幼、拖儿带女,逃进麦藏沟内,抬上事先准备的3——4个木梯子,一节、一节扎成长长的云梯,延伸到了洞口。然后,男女老少前拉后拽,拾级登上梯子,爬进半山悬崖上的洞穴内。藏在洞内的回族村民,主要是来自石那奴、王家坪、王氏街、毛刺村的老弱病残、妇女儿童较多。四个洞内约有250人。

         一次清乡中,国民军发现了这四个洞穴。虽然知道洞内藏着的都是村上的老百姓,而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但国民军惨绝人寰,仍然不肯放过他们。由于洞口留在半悬崖上,没法攻上去。于是国民军拉来柴草,分别堆积在四个洞口下面,点起大火熊熊燃烧,火中放入辣椒等刺鼻性的东西,再浇上水,冒出呛鼻的滚滚浓烟,浓烟升腾,直接钻进洞穴内。就这样,藏在洞内的村民全都被呛鼻的浓烟活活熏死,没有一个幸存者。有的人家,甚至全家老少都被熏死,成了绝户。国民军对石那奴等村的老百姓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

    案例二:马家村民诱杀案。

          当时的国民军统治下的宁定县政府,有一个政策是为部分周边住户颁发良民旗,插在门口,作为良民凭证。马家村是国民军管辖下的良民村。1928年8月26日这一天,城内国民军以召开良民会为借口,诱骗村民进城开会。北街、马家村民匆匆进城,可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是国民军邪恶的阴谋。当他们走到马拉海宅院时,突然从里面冲出一队国民军,朝着这些手无寸铁的村民挥刀砍杀,30多个老百姓遭到了血腥屠杀。国民军杀人后,将尸体扔进旁边的一眼水井中,然后推倒围墙,将井口填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惨案......

    案例三:国民军在河州攻克了马安良的老家,起底抢劫了家藏的金银珠宝,主持家务的马安良的儿子三少军被捉进监狱,后被押解到河南活埋。

    案例四:宁定县胡门拱北中主持胡门门宦事务的第五代上层老人家马国X,被国民军诱降,骗进县城,最后被活埋于南街城墙下。

    案例五:发生在火红马向文家的血案。

         每逢国民军出城清乡时,火红村里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小伙子大多逃往后山东乡交界的山沟内隐蔽起来,或者是更远处的东乡唐汪一带。麻五阿爷的夫人大奶奶,常年患有重病。为了逃难,阿爷只好决定带大奶奶逃往东乡。阿爷准备好马匹,将大奶奶搀扶到马背上,抱在怀里一路逃难。颠簸到唐汪乡红泥滩时,却发现奶奶已经气绝身亡。阿爷悲痛欲绝,心力交瘁,将奶奶就地葬于红泥滩。1975年,尕阿爷与阿訇阿爸远赴红泥滩,才起骨迁葬到了本门王家门坟滩地。

         当时,跑不了远路的老弱病残只好留在村里藏起来。马向文家是阿訇阿爷的老宅,曾藏在宅子里被国民军砍杀的老人是马向文的嫂子、三个阿姑及襁褓中的孩子们,还有麻五阿爷支系的身患重病的石那奴姑奶奶、怀有身孕的尕阿爷的大奶奶等;祖籍凉州的马XX俩弟兄藏在老五家,发现后逃到普沟里,被追兵先后枪杀。石那奴姑奶奶的尸体是在麻五阿爷果园的草丛中被发现的,胸前还垫着礼拜毡,已经气绝。果园距离马向文宅子约20米,可能是姑奶奶被砍成重伤,当时没有气绝。她忍痛一路爬行到果园里,流血过多而亡。榨坊门马少华爷爷是在阿郎莫坡坡下的榨坊旁窑洞里被砍杀的。阿力阿爸及兄弟是逃进堡沟里,途中被追兵枪杀而亡……  火红村这次被国民军杀害了十多人,有的患有重病,有的是孕妇,有的是年近60——70多岁的老人。国民军对这些老弱病残都不放过,手里高举着屠刀,残忍杀害,丝毫不亚于抗战中暴戾的日本兵。此时的国民军,已经嗜杀成性,人性泯灭。

         国民军屠杀老百姓的事例,几乎每个回民村都有,不胜枚举。他们焚烧了河州全境的几百座清真寺。整个河州地区,狼烟遍地,人心惶惶。

    (三)回族义军三次围攻县城

           本应承担保境安民职责的民国政府武装的国民军却成了杀人放火的土匪。致使回汉之间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对立。国民军与地方门宦、各村百姓的关系势同水火。回族上层乡绅阶层与回族老百姓对国民军的仇恨也日益加深。终于,各地回族百姓纷纷围绕地方门宦势力,自发的组织起义军,手拿棍棒、长矛,保卫家园,奋力抵抗国民军。为了保护家乡,义军百姓曾经三次围攻县城内的国民军。

           本地义军第三次进攻县城内国民军的战役中,据说出现了“回保汉、汉保回”的传说:当时国民军守城的营长目睹了攻城义军的声势浩大,由于私下担忧城内回族暴乱,竟然拿起枪杆子,丧心病狂地要屠杀尽居住在城里的回族群众。宁定县县长极力地阻止了大规模的仇杀,终究没有酿成更大的惨案。后来,义军攻克县城,搜剿国民军残余时,宁定县县长被回族群众藏在清真寺内保护起来,居住在南街内的部分汉族群众也受到回族邻居担保,并庇护于直街清真寺内,都没有交给义军处理。后来,宁定县县长在城内回族群众掩护下一直护送出了县境。

           围城过程中,正当攻防双方处于相持不下的局面时,两方面都出动了援军。先是国民军的救援队渡过洮河,从三甲集一路杀来。为壮大声势,造成义军心理恐慌,国民军沿途劫掠杀人,纵火烧房。从远处望去,整个广河川东面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下午,从石那奴北山头的灰刺坡冲下来一支从河州来的救援义军的一队2O多个骑兵,马不停蹄,人不离鞍,冲到寺后子,就与国民军的援兵交火了,国民军的救援沒想到突然冒出这一伙队伍,措手不及,溃不成军。救援的国民军大部分掉头逃回了洮河东岸。最后,义军攻克了县城,国民军守城的营长逃到石坡梁被杀(详见《广河县志》)。

           1930年,军阀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与蒋介石爆发了中原大战,驻扎在甘肃各地的国民军,全部撤回了河南。国民军结束了在河州境内腥风血雨的反动统治。

           经过民国十八年的社会动荡,军民、回汉互相残杀,部分回、汉群众被冤杀,无故遭殃,回、汉民族的敌视心理更为严重。兵灾加旱灾,老百姓死亡无数,幸存者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仇恨,纷纷离乡背景,外地逃难。做了亏心事、留在家里的人慌恐不安,深怕对方报复……于是,住在洮河以西的汉族群众大部分东迁,迁至洮河以东汉族集聚区临洮;住在洮河以东的回族群众大部分西迁,迁至洮河以西回族集聚区广河、康乐。例如:回族穆夫其门宦及拱北周边信教穆斯林,原住在临洮县城内城北,后西迁至康乐县。临洮城内只剩下一座穆夫其的拱北空房。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下面的格局,以洮河为界,河以西大部分是回族、东乡族居住区,河以东大部分是汉族居住区。广河县境内的回汉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穆斯林人口比例上升到了90%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腥风血雨的民国十八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vs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