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简友广场散文
快来围观汉朝 刘邦立汉(22 偶得张良)

快来围观汉朝 刘邦立汉(22 偶得张良)

作者: 书一萍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20:32 被阅读0次

      宝宝们,今天的围观很有意思,在去留县的路上,刘邦意外收获了一个千金难买之才,此人为他出了不少主意,为他的帝王之路清扫了不少障碍。此人就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好了,闲话少说,精彩继续。    

      镜头下,刘邦带领的千人队伍和一支百人队伍在途中偶遇了。

      对方的领头人体态纤细,眉清目秀,要不是穿着男士的衣衫,戴着男士的帽子,刘邦恐怕会误以为他是女士。那人的眉目之间透露出一股挡也挡不住的睿智,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股挡也挡不住的贵气,一看就是一个饱读诗书,见识不凡的贵族后裔。    

      那人走下车来,彬彬有礼地向刘邦拱手作揖:“在下张良,字子房。”    

      张良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刘邦不由得被震了一下。名人啊,这些年来,江湖上虽然看不见张良的身影,却流传着张良的传说。

      镜头悠悠晃了一下,把我们带进了张良的前尘往事。  

      张良是韩国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担任过韩国丞相,这队父子先后尽忠过五代韩王。他家世显赫,是妥妥的贵族世家。    

      父亲去世20年后,韩国灭亡了。作为一位爱国愤青,张良誓死为国报仇。报仇是要花钱的,为了节省开支,他遣散了300名家奴,就连弟弟死了也没有举办葬礼,他打算以全部家财,去做一件快意恩仇的大事——刺杀秦始皇。  

      张良仅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做成此事,必须得找人代劳。但事关重大,他不能到处张贴招聘启事,也不能见人就问:“我要刺杀秦始皇,你有合适的人选吗,能否给我介绍一下?”  

      如果张良真的那样去做,他的意图很快就会在街头巷尾传得遍地开花,一不小心传进秦始皇的耳朵里,他还没来得及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就先把他给剁了。    

      刺客也不会和张良心有灵犀,看出他的心思,自己找上门来。所以,张良必须擦亮眼睛,从茫茫人海中物色出刺客的人选。    

      于是,在求学和游历的过程中,张良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当他在河南淮阳县学习礼仪和拜访隐者沧海君时,一个肌肉男进入了他的法眼。这个肌肉男是个大力士,非常适合做这个工作。两人一拍即合,大力士表示,为了对得起那笔丰厚的赏金,为了给韩国报仇,他一定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张良为大力士量身定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然后和他一起埋伏在秦始皇东游的必经之处——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当那个声势浩大的巡游队伍经过之时,大力士如猛虎下山一样,突然一下冲到秦始皇那奢华的龙辇前,抡起铁锤就是一阵气吞山河的猛砍猛砸。    

        蜿蜒绵长的队伍顿时一阵骚乱,“来人啊”、“捉拿刺客”、“保护皇上”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大群侍卫提着刀剑,凶神恶煞地冲了过来。    

      看着砸得稀烂的龙辇,大力士心里一阵发虚,里面怎么没有人呢?他依稀看到了另一驾龙辇,他想冲过去,但已经不可能了,龙辇四周布防重重,他周围也围满了侍卫,他奋力拼杀……  

      完了,一切都完了,刺杀行动失败了。张良没有料到,秦始皇竟然和一些暴发户无异,有了钱来就任性。暴发户买豆浆时买两杯,喝一杯来倒一杯;秦始皇出游时龙辇备两驾,坐一驾来空一驾。大力士击中的,恰恰是空着的那驾。    

      侥幸逃过一劫的秦始皇气坏了,这是什么世道,光天化日之下就有人刺杀皇帝,主谋要是被我抓到,我一定要抽他的经,拔他的皮,让他不得好死。秦始皇在天下贴满了通缉令,倒霉的张良只好改名换姓,躲去了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  

      下邳的日子云淡风清,但有时候,也有怪事会自动找上门开。比如说,张良某日在桥上散步,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老公公突然在他面前脱掉鞋子,然后故意甩手一扔,把鞋子扔到了桥下。张良正诧异不已,老公公向他发号施令道:“年轻人,下去帮我把鞋子捡回来。”    

      张良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同志,他二话不说,一口气跑下桥去,帮老公公把鞋捡回来了。谁知老公公得寸进尺,又要张良帮他穿鞋。忍着那一脚的臭气,张良俯下身子照办了,老公公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张良隐约感到事情不太寻常,站在桥上发起呆来。老公公走了一里左右,突然折返回来,诡异地对他说:“孺子可教矣,五天后的早上,你到这里来等我。”  

      张良跪下来回答道:“一言为定。”     五天后的黎明时分,张良如约而至,哪知老公公早已到了,老公公没好气地说:“你和老人家会面也会迟到,这怎么行啊?回去吧,五天后的早上再来。”  

      五天后的鸡鸣时分,张良如约而至,哪知他又来晚了,老公公发火道:“你怎么又迟到了?回去吧,五天后的早上再来。”  

      五天后的半夜时分,张良摸黑过去了,这次没有迟到,他等了一会儿,老公公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夸奖道:“这样就对了嘛。”

      张良礼貌地问:“请问,您老人家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我吗?”

      “年轻人,我把这本书送给你。读了它之后,你就会具备给帝王当老师的能力,十年之后,你就会在世间所作为。十三年之后,你如果想见我,就到济北谷城山下(安徽黄山)找一块黄石,我就是那块黄石。”说完之后,老公公飘然离去。    

      张良走大运了,老公公人称黄石公,是隐居在下邳的高人,这本书就是他的心血之作——《太公兵法》。    

      张良如获至宝,日夜苦读,十个年头不知不觉过去了,这本书也被他琢磨透了,其精髓深深地刻进了他的脑子里,形成了智慧。

      十年了,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张良放眼天下,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秦始皇已经驾鹤西去了,博浪沙之事已经淡化了,反秦已呈燎原之势,除韩国之外,其余五个诸侯国都已经复辟了。    

      张良的眼睛里迸射出希望的火花,他看到了复辟韩国的希望,打算去附近的留县投靠假王景驹,先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去,然后再从长计议。    

      于是,他拉起了一只由百十个青壮汉子组成的队伍,兴冲冲地上路了。    

      镜头悠悠晃动了一下,把我们带回了未来帝王和未来谋臣的相遇现场。两人打了招呼,寒暄了一阵之后,得知去往相同的目的地,便结伴同行。    

      刘邦仗着出道早,人数多,霸道地收编了张良的队伍,他还封张良做厩将,负责管理军队里的马匹。    

      厩将?不就是弼马温吗?每当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刘邦当时在想什么,竟然安排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去干这种不需要文化的粗活,他是不是嫉妒张良的贵族家世,想借此戏弄人家一番?    

      这应该是刘邦对张良的测试。孙悟空不也是从弼马温做起的吗?看来,如果你有能力,你就去养马,因为养马是对能者的锤炼;如果你没有能力,也干脆去养马,因为如果你连马都养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呢?    

      养马就养马,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戏弄就戏弄,我又不是没被人家戏弄过。养马这活轻松,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正好用来和刘邦说话。    

      张良喜欢说话,难道是话痨吗?非也,如果他想说话,在哪里都能找到陪聊;张良之所以找刘邦说话,当然不是为了拉家常,而是有意识地向这位将领讲授《太公兵法》。  

      张良讲得认真,刘邦听得入神,路途就这样变成了移动着的研修班。  

      张良太喜欢刘邦这个学生了,教起来太轻松了,太愉快了。刘邦悟性极高,不仅一听就懂,而且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说出自己的见解。    

      张良情不自禁地夸奖道:“我给其他人讲的时候,他们都不能理解。看来,沛公几乎是天才啊(沛公殆天授)。”  

      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张良是帝王之师,寻找的当然是帝王之才,他决定不投靠景驹了,专心跟在这位帝王之才身边,辅佐刘邦成就大业。    

      宝宝们,此处应有掌声!  

      恭喜刘邦,得到一个不世出的帝王之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来围观汉朝 刘邦立汉(22 偶得张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vw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