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什么人(三),是2015年8月29日吴康宁教授于常熟所做的一场讲座,今天我阅读了第三部分。
“育人”这个概念中的“人”的第三层含义,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里,是“正人”。
首先是正派之人。正派之人的胆量是非常小的,因为他们尊奉法律,敬畏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
其次是正义之人。正义之人,胆量很大,正派之人只是个底线,正义之人却必须管闲事,是高于正派之人一个境界的。正派之人,关心公共事务,厌恶丑陋,痛恨罪恶,敢于拍案而起,敢于挺身而出,不会明哲保身,更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今天的社会状况,需要正人,尤其需要正义之人。
那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正人呢?吴教授认为,应当是“担当的教育”。
担当的教育是源自于优化意识的。我们应当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担忧,深深地担忧,我们应当痛切地感到社会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人,不能只有真的一面,善的一面,它还必须要有正的一面。
担当的教育要鼓励学生去恪守正派。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应该成为学生学会恪守正派的地方。
担当的教育要会鼓励学生“维护正义”。一个成为学校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学会维护正义的地方。
真正有品质的教育,真正品质优良的教育一定是有担当的教育。
我们要经常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本身有没有为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远离正义、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打下基础,如果当下社会中的种种丑陋现象在不远的将来还依然存在,甚至越演越烈的话,我们的教育能够完全脱离干系嘛?在培养正人的问题上,我们也得有担当,仅仅进行爱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要不要也让学生学会一点恨?当然,这种恨是对于缺乏人性,缺乏良知,缺乏道德的一切丑陋行径的,深切愤恨。
从某种意义上讲,使学生学会一点恨的难度比使学生学会爱的难度要大得多,但不管怎么说?一个正义之人,它不仅仅应当是有爱的,也应该是有恨之人,只强调爱的情感,回避恨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情感教育,我们需要完整的情感教育,需要完整的知识传授,需要完整的智慧引导,需要完整的人格熏陶,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一种结构,一种有张力的结构。这种张力,在我看来就是教育需要让学生确立的,不是民族利益之上的思想,而是不同民族相互之间合作共生的意识。培养合作共生意识应当和形成竞争自己意识构成教育的一对目标。自由人格与规则意识,民主精神与集中意识,平等观念与贡献意愿,权利主张义务承诺,是非原则与宽容胸怀,诸如此类的相辅相成的品质,应当成为教育的对目标。这也让我想到了辩证法中的全面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方法,事物的,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处在同一事物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