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旧文重贴,首发《滨海时报》,文责自负】
食堂真是个极其富有特色的地方。相信在咱们这儿,凡是年轻过而且有点文化的人,都会对食堂刻骨铭心。就象我,一个国产青年,从高中住学开始,到如今接近天命之年,仍时不时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硬生生出落成一名资深食堂观察人士。当然我得承认,这样的资深经历非独我有。
食堂的本质,跟餐厅完全不同。所谓餐厅者,有大餐和丰盛的联想。而食堂者,提供食物饱肚的大堂而已。两者正如澡堂与休闲中心、三居室与大别墅,相差起码万里。但食堂就真的能够饱肚么?不一定。以我的亲身体验,概括食堂的普遍规律,很可能就是:一个正常的食堂,绝难使你产生任何诸如吃饱喝足之类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还有第二条规律,那就是:CPI可升可降,股市牛短熊长,但食堂的菜价相对你当时的收入而言却永远坚挺。
想起二三十年前的食堂生活,我见识过轻度发霉后翻新出售的肉丸,见识过长蛆后洗净梅开二度的咸菜,见识过米虫隐现拂之不去的米饭。更不要说素菜里化身青虫的荤物,或是以少量肉皮和大批土豆伪装的红烧肉,那都是多么正常呵。作为农村出身一向自诩勤俭的苦孩子,我应当忍受在城市里求学和工作所必经的食堂体验。但作为钞票换食品的底层消费者,我又很难面对这个现实:虽已忍受多年,但我仍未忍够。
永难忘怀的,还是食堂那桶免费的西红柿蛋汤。那是多么经典的一道汤啊,满是蛋花撩人眼,却绝对不要幻想能盛入自己的碗内。即使象我一样牢牢遵循“沉底回环、轻捞慢起”的八字密诀,但要打捞起一碗鲜亮纯粹蛋花满怀的汤,依然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次看到这样一锅汤,我就衷心佩服食堂师傅,同时伴随着深深的自卑:与我苦练八字密诀相比,师傅搅蛋花的功夫才真是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呢。
所以食堂的附带功能之一,我以为必是生产愤青。就象在我的食堂观察史上,记载着多少与食堂有关的吵骂打架匿名信啊,边吃边发牢骚难道不是我们的日常活动吗?联想起现在的公司管理,流行企业文化,流行员工忠诚度。我想,如果一个公司有食堂,如果它的食堂盛产愤青,那它的员工忠诚度必定乏善可陈吧。譬如我,就曾有过远大理想:希望自己面对的这个食堂,能按时给饭吃,能真正给吃饱,能让那些一副便宜相的饭菜卖个彻底便宜的价钱——那时,咱也会变成个忠诚的好员工吧。这几年某些互联网大厂频频晒出让人眼红的食堂,我深深怀疑他们已然掌握了这个秘密。
可理想就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差着一步距离。在人生这桶免费的西红柿蛋汤里,理想就象是那汤里的蛋花,眼看着离你很近简直俯首即拾,起勺时却擦肩而过只留寡汤在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勺蛋花向外流。聪明的你自然想得到,我说的理想,当然不单是享受一个好食堂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