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你今天不懂的东西,到明天早晨就过时了。现在有关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观念,也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转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就要求你不断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环境已经改变了,而你仍然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话,便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无疑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唯有孜孜不倦地有效学习,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包装”自己,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才能步步为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IBM公司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1911年创立于美国。它一直以生产大型计算机而闻名,曾是全球八大电脑公司中最大公司,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关注行业动态,IBM不幸地从顶端滑落了下来。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到20世纪80年代时,消费者渐渐趋向于体积小、便捷的个人计算机。此时,IBM高层领导并没理会这一变化,对此变化甚至置若罔闻,继续生产大型计算机。
直到戴尔、苹果等体积小、便捷的小型计算机纷纷在市场上掀起销售热潮时,IBM才意识到当初生产方针的错误性。但是。这时市场已经被戴尔、苹果等品牌公司占据了,IBM大势已去,只能望洋兴叹。
身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今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谁学习得更快,适应得更深,谁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每一天我们都处在不断折旧的时代中。如果你感到恐慌、焦虑、担忧……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包装”自己,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美国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麦克·戴尔就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做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对于自己的成功,他如是总结:“无论我在企业处于什么位置,无论我自己身处何处,我都对自己说:你是永远的学生。”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尽管出身卑微,或身陷不幸,或饱受折磨,但是他们正是凭借不断的学习,确保了高效的工作,赢得了众人的赏识,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让我们看看上海宝钢集团发明家孔利明的故事。
孔利明,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技师,19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0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4年度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他正是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
进取的典范。
1984年,大专毕业的孔利明从上海运输一厂调到宝钢工作。原以为老本行驾轻就熟,但是宝钢工作设备比较先进,都是电脑和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这让孔利明感到底气不足,但这并没有吓退他。
不会使用电脑显然已经落后了。为此,孔利明在工作期间,先拜儿子为师,从基本的打字开始。为了掌握电脑软件、硬件的设置、调试和修理,他干脆买了一台电脑开始“研究”,拆了装,装了拆,直到弄明白为止,现在电脑已经成了他离不开的工具。
为了掌握最先进的科技,孔利明买来了各种电气、机械的书籍、文件,他起早贪黑,放弃各种娱乐活动和家务,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过不断地努力,他自学完成了电气自动化的大专学业,又继续攻读了本科;为了延续在厂内的技术创新实验,他还把客厅改为实验室;除此之外,他还常常去宝钢的教育培训中心取经……
凭借不断学习和钻研的精神,孔利明为宝钢解决了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340个,拥有专利55项,连续4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创造经济效益1400余万元,被提拔为高级技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个真正有志向、渴望充实并造就自己的人,他们大都懂得时时进取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汲取知识,使自已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全面,从而对各类问题应对自如。
说到这里,想必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每一天你其实都在和众多的人竞争着。有时候,不是成功不青睐你,而是你的能力和经验还没有提升到相应的档次。每一次的成功都意味着,我们将站在更大的平台上,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你得有足够的能力、素质,面对这些复杂与困难的局面、形势,然后征服它们。
所以,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不能只站在原地不动,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歇。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们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也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我们才有机会成为行业里的No.1,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时刻关注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地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孜孜不倦地有效学习,然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你将会成为人生赛场上,永远的佼佼者,生命的价值也将得以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