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咱们通常的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
孩子的愿望最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会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父母提供帮助时要给予孩子抱持性环境,孩子把事做好时,认可他;孩子遭遇挫败时,支持他;让孩子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能得以流动。
孩子越小,越是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试着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管好自己的事情,以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生的能量。当他们靠自己力量遇到挫败时,父母要做一个容器,不越俎代庖。孩子在小事上锤炼出很好的自我效能感,以后可以借自我效能感的支撑去化解各种挫败,最终在大事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成人锤炼自我效能感的办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试着先去做好一些挑战小的事,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先在头脑上知道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只要不断累积投入,你的经验和能力都会增长,事情实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另一个办法首先在头脑上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只要我不断坚持下去,胜利就可能到来,并且寻求大家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将死本能转换成生本能。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