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立下 Flag,开启学习《唐诗三百首》计划的第15首。
老习惯,广查资料进行学习,力求读通读透,然后背诵。我发现真正读懂了之后,其实很好背,自然而然就记得了。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微:低微
殊众:不同于众,出众。
悟:明白
稀:稀少
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持谢:奉告。
效颦:仿效西施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安可希:怎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
通过广泛学习和查阅资料,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了直译,不妥之处还请友友们指正。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西施怎么可能长久地位卑微?
早晨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晚上就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贫贱时哪里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意识到自己的美貌天下少有。
唤来宫女为自己搽脂敷粉,西施再也不自己穿衣服了。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她更加不分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学习这样的西施怎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呢?
✨✨✨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我想也是。毕竟那个时代杨贵妃恃宠而骄、权势熏天,王维怎么敢跳出来直接反对她?只能采取这种迂回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吧。
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重重政治危机,王维敏锐地觉察到了,所以写下这首诗,希望通过讽刺古代美女西施,来抨击当代的杨贵妃,以警醒唐玄宗。只可惜,唐玄宗被杨贵妃迷得不要不要的,最终安史之乱爆发,不但马嵬坡下杨贵妃香消玉殒,盛唐也由此走向衰落。
这首诗歌表面上都是在写西施,写她上位之快,写她的骄纵,也寄语世人不要学习她。
其实,背后有许多深意。
比如第一句“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就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比如,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更主要的却是针砭那些上位后,便自以为了不起、颐指气使、骄奢淫逸的小人得志者。
再比如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奉劝东施,不要效仿前面所说的西施,不会有好结果的。其实是奉劝当世人,不要“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也是间接婉转地劝告唐玄宗吧——不能像吴王夫差宠西施那样宠贵妃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诗,值得认真读、仔细想!
网友评论